了和谈、讨好金国,把宇文虚中在金为宋,图谋金国进军南侵的路线计划一事儿告发,致使宇文虚中一家老小二十余口人,全被被送到金国,而后当着已经被软禁的宇文虚中的面活活烧死。这事儿汤大人不会没有印象吧”王淮叹口气,看着眼帘低垂的汤思退问道。
“当年这乃是太上皇的意思,即便是错了,是大家都错了。圣上平反也罢,赐姓封爵也罢,改变不了什么。”汤思退低垂着眼帘,站在路中间如同入定老僧,枯井无波说道。
“汤大人总不想以后,也落个秦桧如此那般的下场吧”王淮丝毫不客气,看着汤思退继续紧逼道。
“王大人就这么有信心吗”汤思退不为所动,继续低垂着眼帘道。
“那倒不是,我只是在想,我大宋即然有宇文虚中这般卧薪尝胆、如同苏武一般赤心忠臣,那么,金国在我大宋会不会也有如此这样的人存在把我大宋各驻屯大军的兵力等等,偷偷摸摸的告诉金人呢那么太上皇提拔一个皇城司副统领,还是在圣上知晓、默认的情况下,会不会有这种可能,借着建康一役整顿皇城司呢”王淮琢磨了一会儿,斟酌的言辞说道。
“不知道,但并非是没有可能。”汤思退突然睁开眼,看了看王淮,而后便继续往前走。
王淮在旁边跟上,身后的十来顶轿子、几十号人,在两人走出十来步的距离后,也开始慢慢迈步,继续远远的跟随在身后。
“依老夫对太上皇的了解,即便是太上皇想要做什么,他也不会拐弯抹角,但却没人能够绝对猜出,太上皇在做一件事情时,到底有几个目的。岳飞死、秦桧亡,圣上继位、隆兴北伐,特别是隆兴北伐,谁想到了但细细琢磨起来,隆兴北伐跟岳飞平反二事,在太上皇还未禅位时,就已经有了先兆,只是我等朝臣不曾察觉罢了。所以这一次太上皇突然提拔一个无名小卒,朝堂之上的臣子看风向、揣圣心,也可以理解。”汤思退双手拢在袖子里,缓慢的走着说道。
“那以汤大人的意思,圣上这次又有几重意思可有继续北伐、收复中原之意”王淮身为主战派,自然是任何时候都想着朝廷能够挥师北上,光复北地。
确实是如汤思退所言,即便是赵构还未禅位时,没有任何一个人会认为他会禅位,而且更没有人会想到,太上皇禅位、圣上继位后,第一件事情就是为岳飞平反。
难道圣上就不顾忌太上皇的颜面吗太上皇极力主和,可圣上继位后,便实施了接二连三的举措,为北伐做着周全的准备。
现在回过头来看,当初在太上皇还未禅位时,各个驻屯大军,其实基本上都已经按部就班了,就只能新皇登基之后,一声号令,开始北伐了。
所以王淮对于赵构的心思,自然是拿捏不住,也不敢一个人武断的去猜想。
“可能性不大,建康一役,圣上心灰意冷。不论是隆兴北伐还是平反岳飞,如果太上皇坚决不同意,向来孝敬的圣上岂会违逆就如太上皇当初禅位时一样,禅位之意有几重,现在看来,完全不是当初那么简单。二圣在北地多年,我们知之甚少,所以太上皇提拔禁军,有一层目的必然是为此。”
汤思退说完后,又再次停下了脚步,望着不远处的东华门,脚下挪了挪,看了看身后不远处的汤硕等人,继续说道“妄加揣测圣心没用,老夫多年来如果能够如秦桧那般揣摩圣心,你王淮恐怕早已经被我流放至岭南了。”
“但这一次太上皇却给了王淮一次机会不是叶义问、叶衡、叶宏、禁军副统领叶青,活着有二,死去有二,看似跟汤大人没有关连,但跟秦桧关连却是很大啊。”王淮呵呵笑着,像是极为认同汤思退的话语。
“这么说来,老夫已经是退无可退了,但老夫放弃了禁军。”
“其实完全放弃禁军大可不必,只是皇城司该是圣上或者是太上皇的,就该是太上皇、圣上,或者是皇室的,汤大人虽然身体硬朗,但事情太多的话,也忙不过来不是身体为重才是啊。”
汤思退面对王淮的冷笑,竟然是认同的默默点了点头,而后说道“枢密院里有一道召回叶衡的奏章,我看了下,觉得不是时候,应该再过个两三年再说也不迟,毕竟老夫行将就木,王大人也不必急于一时不是”
“好,王某这就拿回那份奏章。”王淮笑了笑,而后拱手行礼,跟汤思退告辞。
上朝时清晨那薄如轻纱的雾气已经消散,高大恢弘、气宇不凡的丽正门也露出了它的巍峨真容,两侧皇宫的殿前司近卫,看着当今左相、右相并肩而行,心里都不由的有些吃惊。
白玉雕栏、绿瓦连绵,殿前司的近卫沿着宫墙巡守,清风摇曳,使得西面凤凰山上的清脆鸣叫声,就像是整个皇宫最为自然的音乐一般。
丽正门外的几顶轿子正在等候着彼此的主人,汤硕神色显得有些焦急,看了看旁边显然是等候王淮的梁克家,而后回过头,便看见汤思退跟王淮两人,竟然破天荒的含笑并肩,从丽正门走了出来。
汤思退与王淮相视一眼,而后几乎是同时挥了挥手,向在宫门口等候的众人示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