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2 / 2)

官报是月刊,主要是考虑如今蒸汽火车覆盖的地方还是太少,确实打的太勤,未必能够达到效果,一月一次,哪怕偏远地方延迟一些也不要紧。

比起新闻更加注重时效性,戈柔发行的官报时效性倒是没什么,不过准确性还是有的,这个绝对要保证。

别的地方效果如何还有待反馈,不过官报在京城一经发布,确实有很好的效果。

戈柔直接在最热闹的茶楼让说书先生书官报的内容。

说书说到最精彩之处,停下来,说一下官报,几天下来,京城百姓对当月的物价就了解的十分清楚了,另外还了解了许多政策。

比如,哪个地方皇上下令年初了赋税,哪个地方皇上下令减免赋税。

这些事,从前衙门也会张贴告示,但是大部分百姓看不懂,效果不佳,如今这样,可不存在欺骗人的事。

官报的出现,让更多百姓发现,皇上一心为民,许多事。

一时间,康熙因为报纸,名望都上涨不少。

这对康熙而言,简直就是意外之喜啊

报纸已经出现了,这一步,戈柔在普及基础教育和增加国民经济之间难以抉择。

最后还是胤禛给拿定了主意。

先把经济搞上来。

先教育也可以,但是朝廷拖不动。

自古以来就有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理念存在,普通百姓都懂读书好的道理。

以前不是不想读,是读不起书。

百姓手里有了足够的银子,交给读书成本,那么再加大力度宣传,必然能达到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