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离开,再也不来。
可还没等她开口,卫旸就先冷声质问“出了这么大的事,为何不等我回来再处理你可知,若不是你擅自离宫,今夜便不会遇上这样的危险。我当初给你东宫令信,准你自由出入宫禁,是让你这么胡闹的吗”
这劈头盖脸一通骂,着实把元曦给说懵了。
什么叫“擅自离宫”,不是他让走人的吗怎的现在出了事,又反过来埋怨起她了
“殿下既这么想知道,为何不去问您的章二姑娘”
这回轮到卫旸怔住,像是没意料到她的强硬,又仿佛在思考权衡什么,平整的眉心微微拧起个疙瘩,“有需要,我自会去问。”
这回语气倒是缓和不少。
元曦冷笑,心里像被无数根利针密密麻麻地扎着,深吸一口气,道“好,那便请殿下先问过她,再来寻我对质吧。”
说完,她扭头就走,连食盒也不愿给他留下。
然步子还没迈出去,身后便探来一道狠力,径直攥住她手腕,一把将她拽了回去。
鹤足灯上的火苗,也被带起的劲风吹得摇晃。
“谁惯得你这般矫情”卫旸语气带着明显的怒,手上毫不怜香惜玉,拽得她腿摇身晃,踉跄好几步,险些摔倒。
元曦吃痛,蹙眉瞪他,伸手去掰他的手,“你干什么放开我放开”
她生得白,皮肤又极是脆弱,平时稍稍施力便会留下印子。此刻被这般拉拽着,手腕早已通红一片。
卫旸却并未注意,不仅没松手,还越抓越紧。直到她眼尾沁出泪光,喊了声“疼”,他心弦才颤抖了下,终于意识到自己攥着的不是笔,也不是刀,而是她的手。
纤细柔软,不堪一击,他稍一用力就会折断。
少女的温软透过织物经纬传来,依稀还带着她身上独有的冷梅香,灼得他指尖一颤,手上力道随之松懈,却是更加放不下了
隔着衣袖,还隐隐摩挲了下。
“知道疼,还敢这样放肆,真当我不敢罚你吗”卫旸余怒未消,冷哼一声,还是放开了她,声线也难得柔软下来。
可不等元曦细细品味,他便从怀中摸出一封信,亮在她面前,“就算先前之事都与你无关,那这个呢难不成也是章二让你写的”
灯火照清信封上的字,赫然是元曦早间写给好友,让她帮自己离开帝京的求助信。
竟被他劫了去
元曦心尖猛地大跳,一时间生出几分做贼心虚的无措,霎着眼睫不敢看他。
卫旸却容不得,捏住她白细的下巴,强行抬向自己,“你想去哪儿”
彤云渐浓,月亮只剩一团惨淡的光,他的脸也变得模糊不清。
每一个字都咬得极重,声音却被月光浸得缥缈。同他指尖的力道一样,明明凝了千斤之力,手背都迸起了青筋,可真正落在她脸上,就只有那么克制隐忍的一点。
到底是比刚才温柔了些。
可饶是如此,元曦的下巴还是起了一层薄红。
她却仿佛感觉不到,只仰头望着他,格外平静地望着他。
是啊,要去哪儿呢她也不知道,只是不想再待在这儿,更不想留在卫旸身边。
都说太子卫旸文武兼备,品性高洁,乃百年难得一遇的人中龙凤,皑如山上雪,皎若云间月。
只有元曦知道,他那份光风霁月的高洁里,究竟藏着怎样的偏执与疯魔。
去岁邕王之乱,他成了救世的大英雄。百姓无不对他感恩戴德,朝臣更是赞不绝口。可又有几人知道,那场动乱的根源,其实就是卫旸
没有他的撺掇,邕王根本不会反。
一个闲散王爷,庸碌半生,胸无大志,连封地都是兄弟几人中最偏远的,平日除了爱听些弦歌雅乐,就没其他嗜好,又如何会反
可有卫旸在,他就会。
他没这心思,卫旸便派人去挑拨,挑没了封地的平静,挑没了他的爵位,挑得他走投无路;他没钱屯兵屯粮,卫旸帮他指点迷津;他不懂兵法,卫旸给他安排军师。而等他终于扯旗起事,一举歼灭他的人,也是卫旸。
待一切尘埃落定,他遗臭万年,卫旸却名垂青史。
对此,邕王甚至一点也不知晓。
王府满门问斩那日,他还傻乎乎地视卫旸为最后一根救命稻草,求他念在自己是他血脉相连的九皇叔的份上,饶他夫人一命。
卫旸含笑道“好”,邕王跪在地上感激涕零。然下一刻,卫旸便当着他的面,亲手挥剑杀了他的夫人。
鲜血自她颈间喷出,正好洒在桌上一方新磨好的墨上。
邕王哭得撕心裂肺,肝肠寸断。卫旸只淡淡接过下属递来的巾帕,不紧不慢地擦着手,在他的哭声中漠然坐回监斩席,提笔蘸墨,将他方才求饶的话语,一字一句,皆记录在案。
墨汁从笔尖坠落,还闪着血红的光,卫旸那身纯白衣袍却依旧一尘不染。
这才是卫旸,冷漠、残忍、也嗜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