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炮制了这份论佛寺疏,后世常又称
灭佛书。
太后执政期间最为人诟病的其实不是杨元之流的权阉,因每代皇帝,都必用权阉。
太后最让人诟病的地方是她过于崇信佛教。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太后的信仰导致大周遍地佛寺。
大量的青壮男子不事生产,大量的土地被寺院兼并且不向朝廷纳税。
在一些小地方,乡镇县里,百姓愚昧,信大和尚如信佛祖。一些“高僧”、“大德”裹挟着民意,公然干涉官员政务,包庇罪人,践踏刑罚律例。
后世记载这位病弱的皇帝,在他生命的最后阶段,小小地爆了出了一点光彩关闭大量佛寺,驱逐僧侣,由朝廷控制度牒发布权,收回土地,并剥夺了包括佛道在内的任何宗教的免税和免罪的权利。
虽然皇帝只是开了个头,实际的执行过程绵延了好几年。
在当时,亦发生了许多流血的冲突。信众的诅咒和谩骂再寻常不过。
西疆三十六国,都以娶大周公主为荣。
林嘉虽是宗室出女,不算是皇室的人了,但她和太子、太子妃走得近,若为嗣子去求,最低等的奉国中尉应该还是求得到的。
凌昭出了宫,时间尚早,还是上午,阳光明亮着。
林嘉嗔她。
林嘉身份不够,给皇帝探病这种事根本就轮不到她。但她们两个人都深受皇恩,便闭门不出,在家里茹素抄经为皇帝祈福。
老天要怎样,跟着走便是。
消息传开,宗室女们全都缩在家里不敢出门,唯恐成了被选中的那个。
谁知,竟不是季白。
林嘉道“这个以后再说,不急。”
“竟不知你如此冷硬的心肠。”
季白道“在兴盛胡同。”
清隽收敛了去,温润掩藏了去。
凌昭上了马“季白,她在哪”
皇帝挺过来了,实在令人欣喜。
已婚的跟已婚的来往,未婚的和未婚的一起玩。便在同一个宴会上,已婚未婚也是分作两堆的。
“疏勒国。”林嘉道,“干我什么事,我又不是宗室女,也不是在室女。我嫁过人的。”
“道别也没一声,便离开。”凌熙臣走到林嘉面前,“害我担心许久。”
林嘉想着,迈进了正堂。
嫁人是一道分水岭,虽然宗室女不至于像旁的女子那样嫁人犹如二次投胎那么严重,但便是郡主,嫁了人之后也终究是跟从前过的日子不一样了。
因这两处地方在同一个坊里,实在离得很近。季白会办事。
林嘉怔住。
疏勒国使团入京,适逢皇帝病重,便搁置了。
他一扯缰绳“走,去兴盛胡同。”
他道“俱都在金城坊。”
林太嫔道“我就是说说。”
原是计划着夏日里要带林太嫔去玉泉山避避暑的,谁知道皇帝就病了。
凌昭问“咱们的宅子在哪”
像是呼应着京城这名利场,他整个人都锋利了起来。
也就是说,世世代代都是奉国中尉,都有禄米,饿不死。
林嘉第一次看到他穿官服的样子,屏住了呼吸。
这一次,二王子到大周来,是想给他自己娶个公主作妻子。
林嘉这些表姐妹以前都曾在马球上场潇洒过,嫁了人之后,便也只能做观众席上喝彩的贵妇,看未嫁的妹妹、侄女们潇洒。
林嘉这里倒不受影响,因与她来往的姐妹都是嫁了人的。
林嘉惊悚“在京师他们敢这么做吗”
林太嫔道“你也得有香火呀。”
算算日子,凌昭应该在半路上,快到京城了吧
命运之无常,常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吓唬小孩。
那人转过身来。
纵然他们也知道,娶可能只是宗室女甚至可能是宫女,也愿意。
奉国中尉是最低一等了,宗室六世孙以后,就都封为奉国中尉,不再世代降等。意思是奉国中尉之子,都可袭奉国中尉,不分长子次子。
林太嫔却道“别乱跑,那什么国的使团不是还在呢嘛。”
那人身长玉立,着着一身青色的官员常服,革带束着劲腰,负手而立。
这其实都是给宗室子弟的,但宗室女们也会去为自己的孩子求,谁不愿意自己的孩子都铁饭碗呢,通常跟皇帝关系近的,也能求得到。只再怎样,宗室女也不可能给庶子求封。
林太嫔在与她商量“等过两年,再寻几个。都岔开年纪,一茬一茬的。寻上三四拨,这几个也该嫁娶生孩子了。他们生了孩子,咱们就有了家生子。自家从小养的才最忠心,强于半路来的。”
因最好的,还是能自己有亲生的孩子。林嘉这样年轻,说不定什么时候能遇上一段好姻缘呢。
如今林嘉养了三个男孩,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