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氏打听的十分详细,从她搜集的各种资料来看,不论是作保的廪生,还是那四个书生都是非常合适的合作对象。
对着亲娘,沈翠不言谢,只是心疼道“娘辛苦了,往后”
可不是辛苦吗沈家除了做了小掌柜的沈大算是粗粗认识几个字,其他人都是大字不识一个。
这些事对读书人来说非常简单的事,于他们而言,则要花更多工夫。尤其郑氏这恨不能连人小时候偷没偷吃过饴糖都要查清楚的仔细劲儿,更不知道费了多少心力。
不等沈翠说完一番剖心肝、表孝心的话,郑氏说你少来,“我又不是为你,为了我们二胖,我愿意忙活将来二胖出息了,把我接到身边享福的,对不对”
穆二胖当然说对,“到时候姥姥和姥爷和我住一起,再也不分开。不过娘说的也对,您也要注意身子,莫要太辛劳,这样将来”
对着半年多没见的大外孙,郑氏笑得连眼缝儿都快没了。
三人去了县学外头没多久,就等到了那名和沈家人见过面的赵廪生。
赵廪生光听翠微的名声就愿意作保的,见了眼神坦荡、文质彬彬的穆二胖那更不会反悔。
“今遭时间不早了,约到明日,你们几个下场提前认识一番可好”
赵廪生问话问的十分客气,其实要五人结保、承担连带责任的,穆二胖本就该其他四个书生互相认识一番。
沈翠这边自然应下,事情很快敲定,廪生定了隔天一大早,说先组织互相结保的人见一面,一起用过早饭,而后一起去县署礼房报到。
商量完事情,沈翠伸手进袖口摸提前准备好的红封。请人作保,多少是要给一些好处的。
郑氏伸手把她拉住,给了她一个眼神。这就是她已经给过了的意思。
等从县学附近离开,沈翠道“只让娘帮着联系人,怎么还把银子给了”
郑氏说她乐意,还是祭出了杀手锏,说她给大外孙出的,跟沈翠没关系。
又把沈翠堵的哑口无言。
后头郑氏催着沈翠和穆二胖赶紧回家去休息,又说“天不早了,再磨叽我啥也买不上了。”然后又脚下生风买菜去了。
母子俩再往沈家走,穆二胖突然道“娘,我前头觉得自己长大了,能照顾你了。但是我现下觉得,跟姥一比,我还是欠缺了点。”
沈翠抿唇好笑道“你姥是把我当小孩子照顾,你是长大了知道孝敬我,那肯定是不一样的。”
说着话,母子俩回到了茶壶巷,此时已经是家家户户准备晚饭的时辰,所以倒没有热心过头的邻居围着他们打听什么。
沈老爷子和沈大沈二都已经从外头归家,加上陈氏、李氏和孩子们,家里一下子热闹极了。
沈翠先喊过了人,而后就开始给大家分礼物。
给栓子柱子的是一人一样小玩具,给大丫二丫的一人两朵颜色鲜亮的绢花,给两个嫂嫂的是一人一盒脂粉,给沈老爷子和沈大沈二的则是一人一双鞋子,前头和郑氏通信的时候,沈翠特地要的尺寸。
东西虽然不算贵重,讲究的只是一份心意,但到底是府城里买的,比县城里这里能买到的更好。
人人得到了礼物都很开心,沈翠也知道家里人记挂着自己和二胖在外头的处境,便捡了些让人听了高兴的事儿说与他们听,连大丫二丫两个素来不喜欢凑热闹的,都忍不住围在沈翠周围,听她说一说青州府的事儿。
很快郑氏从外头买了菜回来,把菜篮子往灶房里搁了,让众人别围着了。
李氏撸起袖子就下厨去了,沈翠跟着郑氏进了屋,从怀里掏出一个小布包。
布包里头是她给郑氏打的银簪子,也就二两银子左右打出来的,但是托崔五娘相熟的匠人打的,所以做工格外精致,雕成了兰花模样。
“从前你是手紧的没边,自己身上都不舍得花,眼下手头宽裕了,又开始乱花了是不是”郑氏说归说,伸手把簪子拿过就往自己头上一插,笑得眉眼都舒展开来。
沈翠伸手把她把簪子扶正,“娘说的都是八百年前的老黄历了。这银子该花还得花,等后头更富裕一点,我给娘打个金的。”
郑氏说这敢情好,“老娘这辈子也就嫁给你爹的时候得过一对小的不能再小的金丁香,后头送你大哥二哥进城学本事都给当了。这辈子还没见过金货呢,你有钱也别给我打金簪子了,给我打个金项圈,我套脖子上”
沈翠笑道“你这可不兴说,二胖看着是大了,但也容易把大人的话当真,别回头真给您打一个沉得没边儿的。”
打了会儿趣,郑氏把她拉到炕上,紧紧攥着她的手,把她从头看到脚,恨不能把她每根头发丝儿都看过一遭。
母女俩这辈子没分开这么久过,虽说每个月沈翠都会写信回来,由沈大读给他们听,但到底跟现实见到面,说上话不同。
沈翠由她攥着,还把方才说与沈家其他人听的话,再说了一遍给郑氏听。
一直说到李氏烧好了晚饭,一家子一道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