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趟,就引起了下面宫人们的议论。
实际上,如今宫人们确实很闲。
永泰帝承平以来,后宫只有皇后一人,宫中皇子公主尽皆皇后所出,自然也不存在什么宫廷争斗。
这些年下来,宫人们经过几轮的裁减,在档数额保持在五千之数,太监要比宫女多一些,大约有三千人,宫女则是两千之数。
看似人不少,实则和往年动辄数万相比,已经减少到不能再减少。
每年宫里的庆典都是固定的,除了这些节气以外,宫里少有摆宴之时,何时忙何时闲宫人们都能做到心中有数,以至于闲下来实在没事干,少不得在一起说些闲话。
当然,作为宫里人,什么闲话能聊什么闲话不能聊,大家都是极为清楚的。
像皇子公主们的婚事,都是台面上的,自然能说。
最近两年皇后娘娘一直在发愁二皇子和三皇子的婚事,两位皇子年过十八,至今没有大婚。
关键是两位皇子都颇有主见,为了逃避婚事,二皇子卫韶以巡查浙江福建为由,出京了,三皇子卫骞则去了云南。
如今天下太平,蒙古诸部早已臣服大燕,再往北的罗刹国,近些年一直保持着和大燕的友谊,两国贸易频繁,每年都会互派使节前往对方国家交流,以示重视。
这种情况下,位于西北的卫拉特汗国,自然十分老实。
早年每次派出使节前来,名为朝贡,实则心照不宣,近些年越发恭敬了,去年甚至带来了最高贡礼九白之贡。
若说唯一不太平静的,就是云南边陲。
缅国与云南接壤,近多年以来一直骚扰云南边境,发生过不止一次争抢土司之事,但由于都是小打小闹,大燕这边也没放在心上。
也是早年大燕的重心一直放在正北、西北两地,无暇顾及。如今四海太平,国力蒸蒸日上,自然能腾出手来收拾缅国。
三皇子一直以来的目标,就是当一个大将军,可惜近些年国内竟无仗可打,让其颇为感叹生不逢时。这些宫里人都是知道的。
这次大燕要打缅国,三皇子自然不会错过时机,已经离京大半年了,去年过年时都没回来。
除过这以外,宫里还有一个地方最受宫人们瞩目,那就是东宫。
太子卫稷于永泰九年大婚,娶太子妃常氏,又于去年分别纳李、狄两位良娣入东宫。
如今东宫拢共就这三位妃嫔,明争没有。毕竟宫里有皇后娘娘坐镇,太子殿下又素来注重规矩,向来不偏不倚。
暗斗虽不多,但一些鸡毛蒜皮是少不了的。
这也是当下宫里最为的热闹之地。
“母后”
“大嫂。”
圆圆和琰瑶进来后,先向福儿行了礼,又分别向对太子妃和狄良娣颔首为礼。
本来按理说太子妃不用还礼的,但她还是站了起来,狄良娣便也跟着站起,对两位公主颔首为礼。
“母后,那儿臣告退了。”穿着一身紫色宫装,长相端正大气的太子妃温声道。
“去吧。”
福儿又逗了逗九个月大的孙女,将之交给宫女,由宫女交给了太子妃常氏身边的乳母。
当然也没忘跟狄良娣说话。
“如今天也热了,稚儿穿得有些多,把包被减一减,不用捂得太厚。”
狄氏抱着襁褓,恭敬地行礼道“是。”
“行吧,你们都去吧。”
二人再度行礼,半垂着目,后退了几步,方离开了这处宫殿。
看得出二人规矩和礼仪都极好,行礼时做起动作来流畅又不失恭敬。太子妃的个子高点,肩直腰挺,自有一番气度。狄氏个头娇小一些,但腰极细,从身后能明显看出有一副好身段。
目送着二人带着贴身服侍的宫人离去,圆圆这才偎到母后身边,一副亲热又娇憨的模样。
“娘,你既不喜她们,让她们别来就是。”
看得出圆圆不太喜欢这两个人,方才的笑都浮在脸皮上,怀安公主的娇憨和亲热也只显现在家人们表面,实际上在外人面前还是很高冷的。
福儿笑了笑“哪能不见,到底是本宫儿媳妇。”
若说这当婆婆,娶第一个儿媳妇时还好,也没那么多事。可太子妃有孕后,无法服侍太子,就不得不为太子再置嫔妃。
其实这也都是之前定好的,当初选太子妃时,就选了三人,一正妃两侧妃,本来良娣该是在正妃进门后半年左右入门,但由于福儿的不上心,拖到太子妃有孕后,才进门。
两位良娣便是狄良娣和李良娣,狄良娣比李良娣早进门两个月。
从一个儿媳妇,一下变成三个。
刚开始还好,可随着太子妃诞下一名皇孙女,狄良娣紧接其后有了身子,并于去年年末诞下一名皇孙,这格局就变了。
太子妃变得爱带女儿来坤宁宫,狄良娣一看,哪甘示弱,便也带着还在襁褓中的小皇孙来坤元宫尽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