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韩家湾村尾,靠近山边的破院子,走出一个小不点
明月背着竹筐,穿着破烂衣裳,脚上是王英的灰布鞋,锁好院门,沿着村中土路往海边去
韩家湾能耕种的土地极少,都指望地里的收成活命,快到收割季节,不用村长催促,村民们早早下地,拾掇庄稼。
看见一个小孩,晃悠悠过来,有人开口,“是明月啊几天没见你出门,你娘的病好了吗”
明月见是村里最爱嚼舌根的钱大妈,露出一个微笑,“钱大妈早我娘还好”
钱大妈不免诧异,王英生下这孩子就落了一身病,韩老太恨她克死儿子,根本不管他们母子的死活
王英白天挣工分,晚上在后山开荒,种点红薯,养活娘俩
前些天,上工时,她当众吐血昏倒,村里的赤脚大夫看了,说她活不长了
几天没出门,还以为人死了,居然还有一口气
她忙问,“你娘真好了,那怎么不见她上工”
明月皱起包子脸,说道,“娘浑身无力,下不来床,没法上工了,我正想找村长请假呢”
正说着,村长扛着锄头过来,“村长大伯”
村长一顿,“哦,是明月呀,你娘怎么样了”
明月露出可怜兮兮的模样,“病的很重,起不来床,以后都不能上工了”
村长皱眉,“不能上工,那年底就分不到粮,你们吃什么”
不怪人家现实,毕竟这个时代,家家都是饥一顿饱一顿的,每个人都饿疯似的,到处寻摸吃的,哪有心思管别家的闲事
明月老气横秋的叹口气,“以前娘拼命干活养我,如今我长大了,就由我来养她”
钱大妈不禁笑道,“一个小奶娃子,还养活你娘,你是能拿动锄头,还是能刨地呀”
明月挺着小胸脯道,“我年纪小,不能挣工分,不过我会努力找东西养家的”
村长叹道,“还是找你奶和你三伯商量吧,毕竟你们是一家人,总要互相帮衬”
明月可不打算找那家子,忙摆手道,“没事的,我一定能养活我娘”
冲着村长摆摆手,背着竹筐走了
钱大妈感慨道,“王英要有个三长两短,留下这么个小娃儿,可怎么办哟”
村长哼道,“他是老韩家的种,别人不管,韩老三总要管,回头我找他问问”
钱大妈撇嘴道,“就韩婆子那德行,我看够呛”
“行了,地里还有一堆活呢,少嚼别家舌根”村长挥手,领大家下地
明月拖着布鞋,出村,走了半个多小时,终于来到岸边
韩家湾西边的崖壁,和海面落差有十几米高,汹涌的海水扑打着礁石
明月低头看去,下面嶙峋的怪石,长满了牡蛎
嘿嘿笑着,这不就是现成的美食吗
只要靠海,就有东西,可惜这崖底风急浪大,一个浪头上来,就算一头牛,都能卷到海里,谁敢来冒险
这些年,因为讨海死的人,不在少数,包括原主亲爹韩老四
当初,他执意要娶王英,被韩老太赶出家门,为养活老婆,才跑到这边,结果被浪潮卷走,惨死的
韩家湾附近海岸都很凶险,往下游二里地,有一处回旋弯,每年只有八月十五涨大潮时,海水上涌,勉强能让村里那艘破船入海,捕鱼
其他时候,韩家湾村民没人敢来海边讨生活
清晨的海风,凉飕飕的,附近也没人,明月看看自己的小身板,又看看下面滔天巨浪,没激动
走到岸边,薅了一把狗尾巴草,三两下编出一个草人,又咬破食指涂上血液
随着她默念做法,手中的小草人,轻飘飘落地,转眼变成和他一个模样
做好替身,明月从筐里拿出绳子,系得替身腰间,顺着悬崖放下去
替身和本人一般无二,却轻飘飘的,在海浪中,随波逐流
明月好像钓鱼一般,坐在崖顶,看准海浪退去,忙操控替身干活
用家里唯一的破菜刀,飞快的铲牡蛎,刷刷刷大片的牡蛎落到竹筐里
当浪潮卷起时,明月眼疾手快拉起绳子,防止替身被浪潮卷走
等到浪退下了,又把替身放下,替身不知疲倦的干活,礁石上的牡蛎极多,很快就装了一大竹筐
明月把竹筐拎上岸,带壳的牡蛎收入单独隔出的空间
替身干活不知疲倦,不知不觉忙了一小半晌,空间里堆了三四百斤牡蛎
草编的替身快散架了,明月才停止,收好绳子,草人丢入海里
背着小半筐牡蛎,拖沓着布鞋往回走,边走边吐槽,没吃的就算了,趁手的工具也没有
眼看大海的宝藏,却无能为力啊
五岁的小身板,背着个大竹筐,穿着不合脚的鞋子,晃晃悠悠回到村子
快走到家门口,看见村长,爱看热闹的钱大妈和韩家人,正在拍他家的大门
“家徒四壁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