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具准备好了,文哥儿先给文徵明他们介绍这颗大部分区域被他涂成蓝色的球。他把球转到大明所在的区域,让大伙一起观察观察大明的岸线。
文徵明是苏州人,离海近,比王九思他们这些陕西人对沿海地貌更为了解。
他对着文哥儿手指所在的地方认真辨认了一下,有些犹豫地伸手指向江南那一带说道“这是我们南直隶和你们浙江”
虽然文哥儿这图画得有点简略,不过他们大明沿海的轮廓还是画得比别处细致的,文徵明略一转换便认出了江浙一带的长江出海口。
文哥儿连连点头,表示就是这样没错。包围着凹进去这一块的,就是松江府、嘉兴府、杭州府以及他们绍兴府和隔壁宁波府了
因为他上次曾经回去畅游江南,所以这边的海岸线还是画得比较明晰的。其他地方他没去实地走过,画起来就没有这么细致了
而且真画得钜细靡遗反而不好解释。
文哥儿开启忽悠模式,跟文徵明说起自己曾在宫中趁着教导太子的机会遍阅群书,许多外人无法借阅的书籍和舆图他都有幸一观,所以才想弄出这么一个教具来。
古代舆图大多属于机密文件,外人私自绘制有可能会被当做细作逮起来治罪,所以他画的不是真的舆图,只是借这个球展示一下自己阅读中秘诸书的所得而已。
文哥儿就从盘古开天辟地开始掰扯起来。
天地本来是混沌一片,盘古一斧头把天地劈开才有了如今的人间。
所以吧,天地本来严丝合缝地合在一起,如果天被劈成圆的,地应该也是圆的,不然合不上啊
如果嫌弃盘古太远,咱也可以看看近的,东汉张衡离我们够近了吧,只有区区一千多年
他发明的浑天仪虽然咱看不到了,不过改进过的浑仪还是沿用至今。
这理论要不是不对,历代朝廷能沿用一千多年
后汉书记载了张衡给浑天仪写的使用说明书,原文是这样说的“浑天如鸡子,天体圆如弹丸,地如鸡中黄,孤居于内。”
看到没有,我们的天就像个鸡蛋,地呢,就像是鸡蛋里的蛋黄。
你见过方形的蛋黄吗
没见过吧所以天是卵圆形的,地也是卵圆形的。
这是大家自古以来都懂的道理
文哥儿还拿起自己手头的地球仪给大伙展示起来。
看到这些蓝蓝的区域没有,这就是张衡所说的“天表里有水”。
在“表”一般是水汽,在“里”就会落到地面汇成我们的江河湖海了。
还有什么天体自转引起昼夜交替、什么黄赤交角变化带来四季变换,这些在浑天说里面或多或少都有解释。
礼记正义是礼经必考的古注疏之一,作注者郑玄采纳的正是浑天说的说法。除了郑玄和张衡以外,汉代许多学者诸如扬雄、蔡邕、陆绩、王肃等人也都认可这一说法。
所以这事儿不仅投入实践中比如钦天监的浑仪,载入史册里,甚至还被写进科举必备教材里头,以证明它有多可靠了
别看有的老儒嘴里念叨着什么“天圆地方”,平时用的还是基于
浑天说编出来的大统历。
要知道按照最初的记载,春秋时期曾子他们讨论“天道曰圆,地道曰方”的时候就已经指出来了,这个天圆地方指的不是形状。
曾子当时就表示,如果天是圆的地是方的,四角就盖不住了啊如诚天圆而地方,则是四角之不揜也
人家孔圣人原话说的是“天道曰圆,地道曰方”,由始至终讲的都是“道”
那些觉得天圆地方说的是天地形状的家伙,一准是没好好读书,半桶水晃荡得震天响
所以我们住在一个球上,这是古来有之的认知,绝对不是他王十岁在瞎扯
至于上头这些陆地,他就是随便发挥一下想象力而已,仅供参考。
毕竟这些个大洋也太宽了,不安排点陆地给航海者歇歇脚多不好以后要是能去实地走走,咱再慢慢修正其中的谬误也不迟。
你看这个教具多好玩,不要在意这点小事
咱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嘛
哪怕这两个月来已经接受过王派“关学”的洗礼,文徵明等人还是听得晕乎乎的。
听起来好像没什么不对
这一趟西北之行,让他们感觉好像重读了无数经籍史书似的。你永远不知道文哥儿下一刻会冒出什么新鲜说法来,并告诉你这种说法古来有之
有时候你都不知道他是从哪个犄角旮旯把那些观点翻出来的。
经过他那么归纳总结并且暗中删删改改,什么事给人一种“圣人听了都说好”的奇异感觉。
文徵明想起文哥儿说要把地球仪当教具,不由提醒了一句,说是开国之初规定民间不许私自学天文学。他这个又是天文又是黄赤交角的,怕是不能在社学里面讲。
钦天监是会选拔专门的天文生的,民间要是有人私自学习的话后果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