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了,再操心这些有什么用
“是桩好事。”
丘濬说道。
杨廷和跟王华对视一眼,都看见了彼此眼底的疑惑
既然是好事,怎地丘濬看起来不怎么高兴
两人和丘濬就着规范并加强外贸的事讨论了一番,等到离开丘家才讨论起丘濬不太对劲的反应来。
最后杨廷和认为丘濬应该是担心文哥儿年纪太小,经不起太大的风雨。
能拿到朝中来议论的事从来都没有小事,一桩桩一件件都牵涉到无数的利益纠葛,哪怕是他们这些已经入朝许多年的人都不敢随意提出更易,何况文哥儿才这么小
杨廷和跟王华感慨道“丘学士是真的把你儿子当自家晚辈来爱护啊。”
要是换成别人,谁要是畏手畏脚不敢开腔,丘濬说不准都要嘲讽几句的。现在换成文哥儿要去蹚浑水,脚都还没沾上泥呢,丘濬就已经操心上了。
这说不是当自家晚辈了吗
说不住连他自家晚辈都没这个待遇
王华“”
又来了,又来了,那种“我儿子不仅仅是我儿子”的感觉又来了。
唉,你们难道没有自己的儿子吗为什么都要来把我儿子当自家崽养
谢迁在文哥儿才满周岁时就收徒也就罢了,好歹大家算是同窗兼同乡,又占了师徒的名头,多教导一下也没什么。
可丘濬一开始明明连他这个当爹的都不熟悉啊
对于这种自己还没怎么花心思教育、儿子就已经被别人培养成才的感觉,王华心里真是百味杂陈。
王华这会儿终于想起了自己想给文哥儿写信的事,对杨廷和说道“文哥儿他们也不知到了甘州没有,我想给他们写信。”
洪武年间曾经三次改动陕西行都司的治所,从河州改成庄浪,再从庄浪改成甘州。
治所越挪越往西,可见在大明开国之处还是有决心经略西北的连治所都挪到那么靠近嘉峪关的地方了,你个陕西行都司都指挥还敢玩忽职守吗你要是敢不尽心,最先被弄死的就是你
终明一代,陕西行都司的治所都在甘州,始终没有再往回挪。
王华这边正和杨廷和讨论着怎么往甘州那边送信,文哥儿那边还带着大队伍朝着陕西行都司的治所甘州艰难跋涉。
大家都是读过许多书却没出过几次远门的读书人,本以为既然已经到了陕西,那么陕西行都司也不远了,结果真正走起来才知道不是人人都能当张骞或者霍去病的。
他们走到西宁卫已经有点脑袋发蒙。
要不是王守仁他们这些出过关外的人一直在边上鼓劲说“快了快了马上到了”,他们怕是有人要撑不下去了。
好在河西走廊之所以能够发展起来,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这一带至少还有几条江河,他们沿着水边走,一路上总能看到驿站或者人家,不至于闹得要风餐露宿。
文哥儿年纪最小,本来应该是最容易喊苦喊累的,偏他一路上都还是来时那种精神奕奕的状态。
陕西行都司是多民族聚居地,虽然大部分都属于军屯区域,全境实施军事化管理,偶尔还是能看到一些已经归化的其他民族民居。
比起更加荒凉的关外诸地,河西走廊对不少人来说已经是天堂般的存在了。
至少这地方有水源,且没不会常年飞沙走石,可以让他们的生活从此安定下来。
文哥儿对这些仍维持着本民族生活习性的聚居地非常感兴趣,每次碰上都要跑过去看看别人愿不愿意招待外客。
有时候连语言不通他都可以克服,手脚并用地跟别人商量能不能借宿,叫他们也体验一下别有风味的其他民族文化。
早上醒来得早了,他还拉着沉迷医学的汪机跟着当地人去辨认地方上特有的作物和药草,听听他们凭借长期生活在此地摸索出来的治病经验,全都记在自己的小本本上。
要是张灵他们也起来了,他还要把他们也拉上。
张灵几人简直梦回修大明本草那段日子。
闭上眼都还在画图
张灵道“你这小身板儿怎么每天都不知道累”
文哥儿道“我可是从小就立志走遍大明的如今终于出来了,一路上尚且遗憾自己只有两条腿两只眼睛,没法一口气把想看的地方都看个遍,哪里有闲功夫觉得累”
张灵听他这么一说,想到自己在敦煌没日没夜地揣摩壁画,仿佛也是连不吃不喝不睡觉都感觉不到半点困倦。
可见人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时是永远不会觉得累的,有时候甚至恨不得自己能拥有千万亿化身,把自己感兴趣的事一口气做个遍
千里之遥又能有多远
感觉没几天就走完了
文哥儿一行人白天赶路,晚上交异族朋友,每一天都走得挺充实,奇奇怪怪的吃食也尝了不少,中途还有人不习惯这边的气候生了场病。
还好有汪机这个学医的随行,想办法给他弄了剂药,要不然这人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