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王华这副心力交瘁的模样,一来确实是因为加班,二来还真和儿子有关,不过不是文哥儿,而是远在敦煌的王守仁。
王华从李东阳那拿到了杨一清的信,信上说他们一行人入关前发现张灵丢了,王守仁表示他回去找,找到了就一起回来。
看到这信后王华心里咯噔一跳。
王守仁在外人面前一副很靠谱的模样,实际上只有他这个当爹的知道这小子胆子有多大。谁家小子十五岁就敢离家出走去边关晃荡
现在好了,这小子被落在关外七卫了
用脚趾头想,都知道这小子不会安安分分地回来
最大的可能是这小子脱离了大部队,想着来都来了,拉着人张灵再续一场关外游
别觉得是他把自己儿子往坏里想,他这个大儿子就是这样的人
偏偏二老年纪大了受不得刺激,妻子又只是那小子的继母,他连个能商量的人都没有,他只能一个人心急如焚地等消息。
王华压下心里的担忧又等了几天,没等到杨一清那边再来信,反而得知兵部打算要封闭嘉峪关的消息。
若是平时,王华一个翰林官才不会管嘉峪关封闭不封闭,那么远一地方跟他们这些京官有什么关系
可现在不一样了,现在他儿子还在关外啊
这要是因为封关出点什么乱子,王守仁怎么办
王华真是担心得头发都快白了。
文哥儿捣鼓出来的这个新计划,倒是有望让兵部这个决议再讨论讨论。
毕竟如果丘濬这位阁老明明白白地反对“闭关锁国”,那嘉峪关一时半会估摸着是封闭不了的。
陛下总得考虑考虑阁臣的意见不是吗
本来就是可关可不关的事,是否断绝关外诸部的进贡之路对朝廷来说并没有太大影响。
王华也不知文哥儿这计划到底是临时起意还是早有打算,只求这事儿能歪打正着把封闭嘉峪关的事缓一缓,怎么都得等王守仁回来再说吧
文哥儿不知他爹在为什么事犯愁,修修改改了两天便把奏本递了上去。
这奏本走的也是正常程序,不过内阁那边已经打过招呼,只要通政司那边审核过没问题就可以直通内阁、呈至御前。
也就是到通政司走个过场罢了。
相比于第一次踏入通政司的好奇,文哥儿这次来递奏本就显得从容多了。
只不过等他递完奏本又遇到了元守直。
元守直和他爹一样像是加班过度,看起来憔悴极了
文哥儿隐隐觉得有些不对,迎上前关切地询问了元守直最近是不是特别忙碌,怎么瞧着这么沧桑
元守直“”
元守直看了眼周围那些探究的目光,邀文哥儿去自己直舍那边说话。
文哥儿更觉反常。
要知道元守直可是出了名的“上班决不聊私事,下班绝不聊公事”。
难道发生了什么他不知道的事
文哥儿跟着元守直去了他直舍那边,才知晓元思永写了家书回来,说自己要在嘉峪关等王守仁,先不回来了。
元守直听闻关外七卫近来不算太平,到底还是牵挂着自己儿子,便破例在上衙期间找文哥儿问问王家那边有没有什么新消息。
眼瞅着王守仁不回来,元思永也不会回来,他怎么能不发愁
文哥儿听元守直这么一讲,才知晓他哥居然跟张灵滞留在关外了。
这可真是
太让人嫉妒了
文哥儿气呼呼地拍案怒道“我哥他居然这么过分说好大家一起回来,他居然自己偷偷多玩一段时间”
元守直“”
元守直听文哥儿这么说,才知道文哥儿压根不知道王守仁没跟着大部队一起返京。
想来是王华他们没跟文哥儿说。
也是他关心则乱,觉得文哥儿行事像个小大人就跟他问消息。
既然文哥儿不知情,元守直便没和他多聊了。
文哥儿也没和元守直多闲扯,径直跑回翰林院跟李东阳他们探听王守仁的消息。
李东阳闻言瞧了文哥儿一眼,说道“我怎么感觉你小子恨不得自己也跟去”
文哥儿矢口否认“没有的事,我只是觉得大哥他怎么可以这样”他语气愤愤地谴责王守仁,“说好一起回来,就该一起回来,他滞留在关外不是平白让我们这些牵挂他的人担心吗”
李东阳才不信他的鬼话。
“你杨师叔说他与几位酋长都见过面,关外七卫那边不少人都认得他,不会有什么大问题的。”
李东阳道。
要不是王守仁这人能言善道,特别能搞外交工作一轮酒喝下来就能跟人称兄道弟的那种,杨一清也不会放心他回头去找人。
文哥儿本来就没多担心,听了李东阳这话后更是只剩下羡慕“要是我已经长大成人就好了,那样我就可以直接去关外把他逮回来,好叫你们能轮流教训教训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