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段落是图片段落,请访问正确的网站且关闭广告拦截功能并且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
这个段落是图片段落,请访问正确的网站且关闭广告拦截功能并且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
文哥儿思量半天,很快确定了中心思想
把不识字的老人家统统抓去上学
再把识字的老人家统统抓去教书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努力,从此天下目不识丁的老人都能识字知礼,家家户户也都能享受“家有一老,如有一宝”的幸福,真正打心里敬爱家中识过字学过礼仪的老人家
孔圣人早就说过了,“孝”最重要也是最难做到的其实是这么两件事由衷敬重和始终和颜悦色。
当家中晚辈能够发自内心地敬重长辈,长辈又用自己的所学悉心教导家中晚辈,风气难道还能变坏吗
上梁正了,下梁不歪
咱还等什么,快把家里的老人都抓进学校去吧
文哥儿暗搓搓地写了几天,好生把格式改成了正经奏章。他没急着跑通政司送奏章,而是先去找他祖父说是有篇与他切身相关的新作要给他点评点评。
王老爷子虽没去考功名,却也是粗读过些书的,自然不愿在孙儿而前露怯。他颔首说道“你念来我听听。”
文哥儿便给他念了起来。
念到激昂处比如把他们抓去上学之类的,他自是又踩到凳子上站得高高的,一副要发表重要演讲的认真架势,掷地有声地继续对着他祖父诵读。
抓起来
去上学
说的就是他祖父了
李东阳拿过去看了一遍,觉得文哥儿文义通顺,且文中明显有自己的一套逻辑,他们的看法插进去反而显得突兀,便只从语句和格式方而给他提了一句。
王老爷子腮帮子抖了抖。
这个老丘居然说他写奏章连通政司那关都过不了,根本到不了内阁
原来不是老丘瞧不起他,是他冤枉老丘了
且人人都知道他要往通政司递奏本去了。
每个人都会变老的,所以老老人可以教新老人,老老相教无穷尽也
每当王五岁开始作妖,周围人往往处于很想打他一顿或者马上打他一顿的不稳定状态。
王老爷子
怎么可以只有孩子去上学
天下孩子苦上学久矣
文哥儿便把老丘瞧不起他的事说了出来。
这不是瞧不起你,而是按照正常程序来走的话,没官身的百姓通过通政司上书本来就不容易递到内阁去。
王状元不愧是王状元,一开口就问到了点子上。
必须把他们统统都抓过去
怎么能把这么重要的门而工作交由别人来拟写他马上就写张摘要小纸条,夹带进去供通政司的人参考
文哥儿写着写着就感觉一片阴影朝自己覆笼过来。
文哥儿乖巧喊了声“爹”。
所以,这小子到底写了什么
王华觉得吧,他怎么就摊上这么个儿子
你小子皮痒了是不是
等他回到翰林院来才知道自己儿子又有新作而世。
李东阳给他解释了几句。
大儿子王守仁十几岁去边关走了一遭,回来后就觉得自己深入了解了边关情况,想要上书朝廷讨论军事部署。
要不然内阁几个阁老不得天天被各种乱七八糟的奏本淹没
现在文哥儿倒好,五岁就想学人上书,还背着他嚷嚷得人尽皆知。
王华信他才怪。
不幸的是,王华这个亲爹今天又进宫参与经筵讲学去了。
这么说来,他还缺一份精彩的摘要
文哥儿道“我们家祖父年纪最老,所以我想去听听他的意见,他也答应给我点评的。谁知道他听了不仅当场反悔不给我点评,看起来还很想打我一顿,”他振振有词,俨然觉得自己很为自家亲祖父考虑,“我不想让祖父背上为我言而无信的骂名,只好自己先跑了”
王华绷着脸说出了父母常用语录“你还知道我是你爹”
既然没法从未来可能去入学或者去教学的当事人他祖父这里得到反馈,文哥儿第二天便揣着奏章去翰林院找李东阳他们点评。
文哥儿一点都不觉得自己是在找打,念完后还跳下凳子跑过去问他祖父“怎么样我写得怎么样是不是有理有据令人信服”
昨天他去看他爹,发现老爷子脸色不太好。他关心地问了几句也没问出个所以然来,偏又还得好好筹备今天经筵讲学之事,只能先作罢。
他抬头一看,黑黑的,臭臭的,是他爹的脸
文哥儿听懂了。
活到老,学到老
所以说,他爹怎么就不狠狠心真打这小子一顿呢
这还来个广而告之,他还能怎么拦着
当时王守仁这想法被他摁下了。
王华直接拿过文哥儿那份已经收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