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而去的乳牙了。
王守仁只能感慨“你小子哪来这么多稀奇古怪的想法”
兄弟俩正边说边聊,几个同窗就瞧见了他们,边跑上来和他们配合边说道“你们兄弟俩聊什么聊得这么乐呵”
王守仁见是自己几个同窗,朗笑着把文哥儿那“怜惜乳牙”的说法给大伙讲了。
众人听得一愣一愣,接着便是哄然大笑。
国子监监生年纪不全是王守仁这般年纪的,也有三四十岁乃至年过半百才入监,不过当初会与王守仁一同写文章讨伐“金莲癖”挨国子监打的,大多都是年轻气盛的家伙。
元宵长假前国子监那事儿闹得沸沸扬扬,旁人也是知道文哥儿在这条街上摆摊的。他们点着头说“别人代写书信都是赚个辛苦钱,你倒好,还自己贴钱进去。”
有人则下意识把自己两排牙齿上下叩了叩,很是感慨地说“我乳牙都没了,真可惜没来得及对它好点。”
于是他们又赶在汤圆上桌前轮流把文哥儿的宝贝冰灯传看了一遍。
人晏相公听他这么瞎改一气,怕是要从棺材里跳出来打他一顿。
要不是文哥儿在旁边很心疼地叮嘱说“大家看看就好,可别摸化了”,他们怕是要轮番实践广大群众碰上吉祥图案的悠良传统上手摸一摸,摸到它光可鉴人。
文哥儿把他们的名字一一记下,才认真打量起相对比较寡言的元思永。
舒服
好在大伙都没忍心叫文哥儿伤心,只轮流赏玩一番便物归原主。
他们都是在家吃过晚饭才出来的,本来不太饿,看文哥儿这么一吃,又觉得肚里空空,立刻齐齐拿起汤匙品尝这元宵佳节才吃的小小吃食。
比如“福禄双全”就是两种馅的汤圆混一起,“三元及第”则是三种,更有那叫“百家争鸣”的,直接把店里有的汤圆都往里放一颗,保证每一颗都是不同的滋味。
文哥儿煞有介事地宽慰道“不要紧,乳牙不去,恒牙不来乳牙顶多只跟着我们十来年,恒牙可是要跟我们一辈子的。有句诗怎么说来着,不如怜取眼前牙”
怪不得小小年纪就跑街上“回馈百姓”去。
不管什么时候,一大群青春勃发的年轻人凑一起总是分外引人注目的,加之他们年轻无忌惮,说笑也没避着旁人,一路上便引来不少人的关注。
既然提到了摆摊,文哥儿便又把自己的“一品灯”拎了出来,给大家欣赏一下上头的仙鹤麒麟。
这在他们家沉默的饭桌上可是很稀奇的。
当初都是他们自己愿意掺和的,挨打挨罚都是他们合该承受的后果。要不是王守仁说吃个汤圆花不了多少钱,他们都不会让个半大小孩请客。
将来他们入朝为官,不知会多羡慕官袍上缀着这种鸟兽的官袍
要知道文官的一品官服上绣的是仙鹤,武官的官服上绣的是麒麟,这环绕期间的云雾瞧着都像是一品大员才能用的玉腰带
等到伙计给客人上汤圆,便清清亮亮地报起名儿来“客官您要的三元及第来了勒”
元思永当时是自发参与的,从没与王守仁交流过,这次还是王守仁托与他玩得好睡他邻铺的同窗去邀请,才是算是把人给请了出来。
这小子真是从小泡在学士堆里长大的快活小孩儿
大家都是国子监里读书的,哪有不畅想自己金榜题名后平步青云、步步高升的
大家见他面前摆了那么大一碗汤圆,有点疑心他吃不完,结果只见他嘴巴一张,一颗圆圆的汤圆就整个儿进了他嘴里,吃得他脸颊鼓鼓的,瞧着怪可爱。
听了文哥儿那个要善待乳牙的歪理,元思永觉得传说中的小神童果然名不虚传,连兄弟间闲谈都这般可爱。
文哥儿自有一套道理“是我自己想练字才去摆摊的,别人为什么要为我这手丑字花钱”他怕大伙吃不尽兴,又把李东阳他们说要轮流给自己包月的事讲了出来。他可是有一整个翰林院当后盾的
这灯瞧着仙气缥缈,宛如冰雪仙境,可又不失俗世愿景。
由此可见,大伙手瘾上来了连“死无常”的背脊都不放过
难怪他爹回家后都特意和他们提了几句。
这个传统不知从何时起的,反正这种“摸点什么”行为以及相关宣传在后世广泛存在于各大旅游景点之中。
显见是读书人来吃的多。
且他们还年轻,身上还没那么多常年浸淫在圣贤书里的迂腐气,不至于谈到前程就假惺惺地说“当官不当官的不要紧,主要是想为百姓做点事”。
那阔气的小模样儿听得大家乐到不行。
众人又是一阵哄笑。
一行人说说笑笑地进了王守仁预定好的店,轮流给文哥儿自我介绍了一番。
元思永难得地多说了句话“你的压岁钱不是要拿去摆摊代写书信吗”
只听过“不如怜取眼前人”的,哪来的“不如怜取眼前牙”啊
别的不说,光是李西涯这个老师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