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第 126 章(2 / 3)

戏明 春溪笛晓 4681 字 2022-05-28

至于写这篇文章的王家小神童,对他们而言那也是如雷灌耳的存在

甭管王家小神童这文章写得怎么样,他们今天一定要把这生意接了,不给钱都接

只要先拿出这一个个很能唬人的人物来吊足了听众的胃口,文章本身就算写得像坨屎,说不定都有人昧着良心把它夸上天

再说了

,就算文章当真写得很烂,丢脸的人也不是他们啊

丢脸的是那位小神童,与他们这些说书先生有什么关系

反正这文章看着不长,正好拿来热热场子

说书先生们纷纷怀揣着这样的想法接过文哥儿那篇檄文一读,好家伙,光是通读一遍就觉得心神激荡

不愧是几位翰林学士的爱徒、京师赫赫有名的小神童,这文章写得像把锋利至极的刀,读来除了痛快还是痛快

骂得好哇

那些个戏文里头都怎么唱来着,光是那三寸金莲就价值千金

这谁娶得起

他们娶不起

偶尔有人“捡漏”娶了个小脚老婆,能跟他们炫耀一辈子

真是太可恨了

就该好好骂骂那些闲着没事瞎折腾的“金莲癖”

金生花一早上跑了大半个京师,只有那么少数几个说书先生表示坚决不读这种离经叛道的玩意。

不少人拿了文章便去细细品读起来,准备下午就开讲,争取成为第一个给大伙这个新鲜事的领头人。

和那些个读书人不绕死人不罢休的文章不同,文哥儿的文章不仅写得直爽痛快,甚至还贴心地给全文都加上了标点符号。

这代表他们只要拿起文稿就能直接把握住语句之间的抑扬顿挫,不需要再费心去断句

这样贴心的稿子,他们可以读它个一千份

于是在钱福他们毫不知情的情况下,他们的名字同时出现在京师各大说书先生的嘴里。

酒楼、茶馆、桥市,哪儿人多哪儿就有说书先生的身影。

得知同行都在讲的,连金生没找上的说书先生也去讨了文章来学着讲。

讨“金莲癖”檄几乎在一天之内传遍京师。

到了晚上,还有说书先生去风月之地为客人们说书助兴。

不少人听了对此嗤之以鼻,觉得这些说书先生身上那股子藏不住的穷酸劲,哪里见识过三寸金莲的妙处

都是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而已

也有人觉得“国贼”骂的是自己,当场恼羞成怒掀了桌子让说书先生滚蛋的。

还有人躲在帘后怔怔地看着自己缠着足纨的双脚,似是想起了初上足纨时每走一步路都会痛苦不堪的日子。

那都是很久以前的事了,如今她们都已经习惯,甚至已经能用这样的双脚翩翩起舞、蹴鞠嬉戏。

可是,真的一点都不疼了吗

就这么一天下来,该听的人不该听的人,竟都听到了那么几句。

这些波折文哥儿自然还不知晓。

他傍晚与他爹一起回到家,又被他爹拎去书房谈心。

王华瞅着文哥儿那副随时准备逃跑的怂模样,叹着气说道“你这是还没考上进士,就当起闻风奏事的御史来了”

文哥儿才四岁,别人心里哪怕再怎么不满,也不会明着说出来。

可他这么一篇檄文传了出去,得得罪多少人啊

别说那些真正的“金莲癖”了,便是家中有女儿的父母也会记恨你。

缠足之风那么普遍,就你一个跳出来说这不是好事儿

就你说强汉盛唐根本没有这样的事

就你说喜欢小脚是祸国殃民

就你说要放足

这是你一个四岁小孩嚷嚷几句就能改变的事吗

你才四岁,谁听你的

文哥儿听了他爹语重心长的教育,反问道“难就不做了吗”

王华对上自家儿子黑白分明的眼睛,一时说不出话来。

难就不做了吗

很难改变就放任不管吗

哪个当父母的愿意教孩子当个胆小畏事的懦夫

王华看着还那么小一个的儿子,最终只能叹着气说“算了,写都写了,随你去吧。”

文哥儿撒丫子跑了。

文哥儿跑回自己住处,才问金生事情办得怎么样。

金生今天在外面跑了快一整天,却一点都不觉得累。过去他母亲因为一双天足,也没少被人嘲笑是“大脚”,他觉得要是能让更多人知道天足不可耻是件好事。

文哥儿坐在榻上学着他爹叹了一口气。

今天他没挨打,先生他们也很客观地给了他点评,夸他写得很不错。

就是不知道等他们知晓外头那份“致谢名单”的存在,会不会给他补上一顿打

真是让人担心极了

文哥儿怀揣着迟早会挨揍的忧愁早早睡下了。

结果到了半夜又是一阵熟悉的天摇地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