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第 103 章(2 / 3)

戏明 春溪笛晓 4435 字 2022-05-28

不少人都乐意喊他一声老师。

可这些“学生”里头李东阳写信提及过的寥寥无几,倒是这个年纪最小的让他在信中提了几回。

哪怕这两年杨一清远在山西,也知晓李东阳是怎么被塞了这么个学生。

杨一清道“等我去了陕西,也寻几个好学生来教教,到时候我们瞧瞧谁教出来的学生更出色。”

李东阳道“你这比试可不太公允,你可是去陕西督学的,整个陕西的读书人任你挑拣,我在京中哪比得过你”

杨一清乐道“我只能挑一挑陕西英才,京师这边可是网罗了天下人才,确实不太公允。”

两人你来我往地相互挤兑了几句,最终笑着在座中诸人的见证下做好了约定。

第二日李东阳去了翰林院,一眼就瞧见文哥儿正兴致勃勃地蹲在池边,似乎是在那跟着个微微驼背的老苍头投鱼食喂锦鲤。

李东阳顿时走过去把人拎走了。

这小子现在来得早了也不乐意读书,净跟着翰林院那些皂吏干些没什么意义的事。

文哥儿见李东阳笑容满面,心里不知怎地有点毛毛的。

他乖巧地被李东阳拎进屋,关心地追问“您有什么事要交待我做的吗”

李东阳道“你来这么早就是为了跟人去喂鱼”

文哥儿听出李东阳对他的投喂大业很不以为然,立刻辩驳道“那可是锦鲤”

多投喂幸运锦鲤,他一定好运连连

李东阳不是很懂,追问道“锦鲤又何如”

锦鲤也就是花哨些的鲤鱼罢了。

文哥儿一下子被难住了,幸运锦鲤就是幸运锦鲤,他哪里说得出个所以然来。

文哥儿纠结地皱眉想了半天,信口给李东阳胡诌起来“孔圣人都特别喜欢鲤鱼,还用鲤字给儿子起名。可见锦鲤肯定很棒”

文哥儿可不是胡乱瞎掰,孔子的独生子就叫孔鲤,论语里头提过的

李东阳乐道“你自从学了论语,用起来倒是熟练得很。”

文哥儿挨了李东阳的夸,当即积极地和李东阳探讨起来“那个叫陈亢的家伙真坏”

李东阳挑眉“怎么个坏法”

文哥儿就讲自己的读后感。

论语里关于孔鲤的记录很少,除了出生和死亡,就只剩下少得可怜的那么一两段。

比如有次孔子的弟子陈亢追问孔鲤“老师有没有给你什么特别的教导”

孔鲤表示没有,都是很普通地教,让他学诗学礼而已。

陈亢听后高兴不已,私底下和别人分享这事儿“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

听听,别人父子间不亲近,他还特别高兴

人孔鲤要是知道了得多难过

李东阳“”

还真是小孩子的看法。

李东阳无奈道“陈子禽只是高兴孔圣人待他们一视同仁而已。”

文哥儿才不管那么多,只哼道“反正我要是和我爹不亲近,别人还要背着我偷着乐,我肯定特别讨厌他。”

李东阳听了文哥儿的话,倒也没有非要他理解其中真意不可。

重感情不是坏事,想与父母亲近更不是坏事,要是薄情寡义、事亲不孝,那才是个大问题。

李东阳摸着文哥儿的圆脑壳笑道“过了年你就四岁了,该学作诗了,既然你现在每天来早了也没什么事,明早我给你捎本声律发蒙,你先对着锦鲤读几天看看能不能摸着点门路。”

文哥儿

我只是喂个鱼,为什么又要给我加作业

李东阳道“我第一与你杨师叔说好了,接下来要比比谁的学生更出色,你可不能丢我的脸。”

文哥儿道“您就不能挑个年纪差不多的学生去和杨师叔比吗”

想都知道杨一清收徒肯定不会从启蒙教起

李东阳悠悠笑道“万一他非要挑你来比,偏你连对对子都不会,我们几个老师的脸岂不是要被你丢尽了”

文哥儿“”

可是写诗这事儿是学了就能会的吗

科举又不考诗词歌赋,为什么要他学这玩意

李东阳道“科举虽不考诗词歌赋,可你日后往来应酬总要用上的,还不如早些把它学了。到时候别人都会写,你自个儿不会写,你不觉得难受吗”

文哥儿“”

谢谢,已经开始难受了。

这时候还得羡慕老丘和老刘。

只要下班绝不工作,同事登门恕不接待,坚决不进行无用社交

世上有多少人能做到他们这样呢

其实自从拜了师,李东阳对他基本是放养态度,现在提出给他加课也是应该的。

只不过写诗什么的,对文哥儿还是件非常陌生的事儿,他有点拿不准自己能不能学会。

不学也就罢了,要是学了还不会,岂不是特别丢人

生活不易,文崽叹气

文哥儿找机会溜去礼部找老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