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8章 天地情怀(46)二更(3 / 4)

没你就不行 林木儿 6005 字 2022-10-06

是官还是吏,儿总得站在人前,去做一份差事。有一个身份,庇护您和娘亲安生的过后半辈子。儿也想有个稳当的差事,赚一份养家糊口的银钱总抱着世家的身份不撒手,觉得高高在上,可别人还是一样的能把你踩在脚底下。爹爹,唾面自干,咬牙撑过去了,其实没什么了不起的。吏是下等也罢,不入流也罢儿不在乎儿要是敢站出来,做这个差事那世人就知道儿是什么样的人儿干的了别人干不了的事,那谁要是想欺负咱,他是不是得抻着点好叫人知道,咱便是没有那高高在上的身份了,咱也是不好惹的人呢”

卢方行脸上终是带出几分笑意来,“为父以前常告诉你说,居上位不得骄,你总说你听进去了。可其实呢,你一直没听进去你是卢七郎,你以为的不骄,不算是真的不骄。为父常忧心,说我儿这般的性情,几时能长大。可而今,果然长大了。可见,祸福相依的话再对没有了。卢家在,我儿便是尊贵,也不过是被家族送去给哪个女郎君,联姻去了。而今,卢家不在了,我儿懂事了。虽不懂居上位而不骄,但能懂在下位而不卑,为父其心甚慰。”

卢七郎这才笑了,双目灼灼“那儿明儿便去报名去了。”

嗯去吧。

吃饭的时候,是一锅的粟米,一碟子的咸菜,卢七郎看着父母吃的香甜,心里难免酸涩。每日能有粟米咸菜吃,这是自己能给父母的饭食。

吃了饭食,他去屏风那边的窄炕去睡了。

天太冷了,家里烧不起那么些炭火,就这么凑活着住着呢。

晚上很晚了,还能听见父亲压抑的咳嗽声和母亲又起身给父亲倒热水的声音。

母亲声音低低的,“这药怕是不成,年份不对,没以前的好用。”

父亲回了一句“一样的,喝不出差别。不过是见了冷风,缓些时日就好了。”

母亲没再言语,好似添了炭火,又上了炕去了。

卢七郎都快睡着了,听见母亲又说“去做吏怕是人家要奚落七郎的”

父亲的咳嗽声又起了,“太祖与别个帝王不同而今的皇帝推崇太祖这不仅是慈悲,胸怀还得要务实七郎必是要受奚落,可不从屈辱里过一回,他长不大但只要撑过去了会有一翻作为的。只要踏实,扎实,本分的干好一件差事便是吏亦能出人头地。太祖开国那几年册封了不少有争议的人。当时家里的家主怎么说的他们很是不认同,但我却觉得好。像是一个专做农事的人,叫韩鄂的,他写了一部农书,太祖读到了,便叫他做了司农的官儿,还赏了一个子爵的爵位,这家人乃寒门出身,在京城颇为低调。还有一个叫毛文锡的,他著了一部书,叫做茶谱,也给了子爵,叫在工部做了员外郎。还有几个写诗词的,也被破格提拔放在了书院,拿着朝廷七品的俸禄可见,擅其一科,只要做扎实了,有成就了,朝廷便会看重。这要比整日里谈诗论词更重要。而吏便重在做实务七郎若就一门钻进去,进,可有一番作为,退,可安身立命养家糊口这不是什么丢人的事情。官吏得来的俸禄银子,跟账房先生得来的薪资,只有多寡之分,并无高低之别。”

女子柔柔的嗯了一声,依偎在男人身边,“以后七郎回来不问他的差事,只夸孩子便好。”

对只夸便好

那边的声音渐不可闻,卢七郎觉得面颊冰凉,不知道什么时候眼泪下来,湿了面颊,也湿了枕头。

第二日早早起来,母亲亲自捧了热的粟米糕,“吃的饱饱的,早早回来。”

卢七郎出门了,往六部衙门而去。

礼部正在招收书吏,他想去试试。

结果到了衙门口了,看见正在张贴告示,朝廷要招录契丹译吏。

边上还有两个七八品的官在商量呢,“只贴这里不行,得去各个行市里贴”

“得叫差役过去这得看商行里谁家常跑契丹的伙计能说契丹话,又想找个差事要不然上哪找这样的人去”

卢七郎听懂了,朝廷有译官还不行,还需要译吏。

当然韩嗣源在那边叮嘱六皇子,“落在纸面上的东西,译官可以。可要是带出去,在那边能生活个月,能张口说话,且能听得懂当地的语言,非得所带人员,至少一半以上能懂契丹话。”这些人还得处理杂事,那就只能找译吏其实就是召伙计。

六皇子表示听懂了,一边应承着一边往出送韩嗣源,“这次大皇兄去,也不知道排到我得什么时候”

正说着呢,一出门就看见在门口正看告示的卢七郎。

卢七郎愣了一下,给两人见礼,问说“敢问六殿下,韩世子,在下能否应征。”

韩嗣源认真的看他“这是译吏”

“在下知道”卢七郎再拱手,“在下通契丹文、西域各部落文字,甚至于交趾语能否应征译吏”

韩嗣源点头,“可”他指了指六皇子,“六殿下负责此事,详情你与他谈。”

多谢

韩嗣源客气的点头,而后朝六皇子摆手,转脸骑马走了。

六皇子扭脸看卢七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