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不需要了,但这车回来,要不了一年,本钱就回来了。当年就有赚的。”也就意味着,咱干十年,积蓄比不上人家跑一趟货挣的多。
双泉就看他,“你什么意思停职留薪”
这几年流行这个动辄停职留薪,就下海扑腾去了。
郑南儒叹气,“再看看看看再说。”
这两口子回来了一趟,走的时候给带了不少东西,给送到火车站。从火车站挤公交回家,家里婆婆已经给收拾干净了。一周不住人,得拾掇拾掇。
这么多的包要往屋里带,孩子奶奶就说,“屋里哪里搁得下呀,先放外头吧”
双泉开始也没多想,直到孩子奶奶嘀咕着,怎么给孩子穿这个,然后就把毛衣给翻出来,“来咱把衣服换回来,毛衣多好的,轻便”
不知道她是不是敏感了,她突然就觉得好似婆婆有点嫌弃自家妈给孩子做的小棉袄。
然后又见婆婆拿着小扫把,去把那些包挨个的扫了一遍,然后才拎进来,放在刚进门的地方,“就在这里规整吧,别往里拿了。”
这事做的,没一句嫌弃的话,可她就是觉得那就是嫌弃。
郑南儒赶紧就道,“妈,您干嘛呀在哪里规整不行呀就这么大点的地方,门口弄的开吗”
双泉从兜里掏出一个信封来,也没顶撞婆婆,只是把信封递给郑南儒,“这是孩子今年收的红包钱,大哥给了五十,老给了一百,老四给了二百,爸给了一百,妈给了一百,还有巷子里的人和亲戚们给的,一共五百多一点走的时候妈又偷着塞了百,把这些钱都存了吧,这是孩子的钱,用在孩子身上。也得记本账,看将来人情怎么还爸妈住院瞧病花用的钱,另外慢慢还吧”
言下之意我家给贴钱,你们拖累的人欠了一屁股债,谁该嫌弃谁呀
说着就把包打开,掏出一件毛衣来,完了又给孩子把旧毛衣脱了,换上新的来,“旧的不要了,那件是旧毛线织的,这件是新毛线,纯羊毛的”顺手把旧毛衣给扔地上了。
把她婆婆怼的看看儿子再看看孙子我这说什么了什么也没说呀回了一趟娘家吃呛药了
呛药没吃不过是觉得小桐的话真对她就说了儿媳妇进门,是干啥去的那就是造反去的造了婆婆的反,你成功了,你就是一家之主;你失败了,那她一直就是一家之主。
自己当时就笑,因为这个事不具有普遍性。
小桐当时就说,“有些婆婆,比较明智。就像咱妈,这就是属于好婆婆。这就好有一比,她好,就不需要造反了我们之间门是能和平过渡权利的,她当家或是我当家都行,这是能共存的。但若是不能和平共处,那唯有造反一途。你当家了,把她礼让起来尊着就行。孝顺和逆来顺受,这是两码事。”
然后一进门,她憋不住这股火,直接就造反了。
然后呢
然后婆婆没言语,出去了还问了一声“双泉呀,还有肉汤,用肉汤烩面片吧我看亲家还带了黄花菜来,泡点黄花菜和木耳,成吗你不是爱吃面条吗妈给你做”
郑南儒戳了戳双泉,双泉这才道,“还有豆角干,泡着一块烩着吃吧。”
成
说完了,两口子都探头往出看,见外面忙的利利索索的,郑南儒点着双泉就笑,然后挑了挑大拇指。
借着这个空档,双泉出楼道里的共用电话给家里打了电话,杨淑慧在电话边等着呢,电话一响就赶紧接起来,“到了到了就好了那个,给你拿的肘子抓紧吃呀,不能放。”
知道了说着就问说,“小桐呢,我跟她说句话。”
才分开,有啥说的杨淑慧把递话递给小桐。
桐桐正抱着孩子晃悠,哄孩子睡觉呢,腾不开手,婆婆举着,她凑过去听电话。双泉声音小小的道,“小桐,你说的是对的”
什么是对的
“造我婆婆的反,这话是对的”
杨淑慧听见了,看儿媳妇“”啥意思呀你造你婆婆的反造出经验来了,还传授给你大姑姐,咋想的呀她蹭的一下把话筒给撤了,自己对着电话说闺女,“你们多能耐呀弟媳妇把欺负你亲妈的经验教给你,你再欺负别人去”
双泉哈哈大笑,挂了电话。
这笑声驱散了杨淑慧这段时间门心里的阴霾,回头就发现会造反的儿媳妇也可人的不行,她直接接手了孙子,“孩子不要你抱,抱的时间门长了胳膊抖的,写字都费劲。你歇着去吧,妈来。”
金明明抖了抖手腕,看了看才写下的行字可不是吗写字是个可累人的活。我觉得我该休息休息了
林雨桐镇压金明明,“行,一共十六个字,累着你了”
那可不,可累了
然后四爷回来了,金明明逮住机会就窜四爷这次不仅买了卡车,还买了一件东西电脑。
谁见过这个呀干嘛用的贵吗
贵是真的很贵,比一辆卡车还贵,至于用途,“这不是写作需要吗”
大家懂了这玩意是打字的。
为了替代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