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就给挪开了。你呀,只是刚好赶上皇上想做个例子,叫人都瞧见。”
是啊我知道呀我抢的不就是这个风口浪尖嘛。您惹了麻烦了,唯有这个法子能叫咱家不受牵连,且还能更进一步,那这个风口浪尖,我是必须要抢的。
别觉得这个机会不要紧,世上能力大的人多了,可出头的为什么也就那么几个呢总归是这些人有些别人没有的本事。
他不觉得这有什么,他就是得意,“我不是鹰那又怎样,哪怕是老母鸡呢,乘风而起,我也能青云直上的。”
风停了,不怕摔你就飞。
摔不了,母鸡的翅膀我还是有的,能安全着陆。着陆了,我就老实的给皇上下蛋去,短了我什么了
把他老子气的又拿瓷瓶要摔,耿淑明忙道“再摔,真没肉吃了您孙子哭着喊着要吃肉,我也不给的”
这混账行子
所以说啊,耿淑明此人,真乃一奇人。不管人家是明嘲还是暗讽,他都笑脸相迎。反正是升迁了。
叫老子致仕,知情识趣的儿子补位,这操作就差没明说,你们几位阁老办的事,朕很不高兴。
四爷表达他的不高兴,然而人家阁老也都是有脾气的人。
王纪来了,没拿折子,跟四爷道“臣可以不做阁老,不入内阁,但臣不想致仕。”
没人说叫你致仕。
还没等四爷说呢,王纪表示,“若是您觉得臣身上还有一二可取之处,请您准许臣入东宫,哪怕做个詹士。”
这是想教导太子的意思。他是觉得启明身上有大毛病,打算掰正一下吧
反正就是摆明了,要去给太子做老师,影响下一代帝王。
这位身上当然有优点,要不然也不能做阁臣。但这人有缺点吗也有这个缺点就是守礼。此人年岁大了,他的名声是从什么时候大起来的呢就是从万历朝的国本之争开始的。此人在当时就是跟皇帝对着干的一员猛将,反正万历皇帝没赢就是了。
这些年其实配合度还挺高的,但就在这个事上,死活不配合。
叫你用你的礼去限制启明,那就不如你在内阁继续呆着烦我呢。
四爷就道“朝事哪有不争执的,一起争执,就撂挑子,这却不行。您是老臣了,老臣可不能这样。本只是一个偶然的事,耿阁老确实不能当差了这才致仕了。您说,您这一致仕,前后脚的,叫下面的人怎么看说朕容不得一点不一样的声音您这是陷朕于不义呀”
王纪“”还叫留着做阁老他就纳闷了,不懂皇上留自己干啥。因此,他也很直白的表态,“臣不同意更改国号”
这话一说,他就看皇上。却见皇上只含笑点头,然后特平淡的道,“不同意就不同意,很正常因为一件事有争执,其他事都不办呢”
那不能
“所以,去办差吧”四爷就道,“娘娘不是说了,叫你们思量思量,慢慢思量吧这事又不着急。”
可这么吵吵下去,终究是要吵吵出事的。但想了想,算了,不说了叫皇上听听反对的声音也好,不听一听,怎么知道有些事不能这么办呢。
把这个才打发了,黄克瓒和李汝华的折子也来了,都是表示,我们致仕吧。
没批复王纪的,就不会批复这两人的。四爷给回复说,叫他们好好当差,不要多想。
可这不是多想不多想的事呀
总之,林家在朝上扔出这么一个大雷之后,什么反应都有。
启明在东宫,先生给布置的课业都开始朝这方面侧重了。今儿上了课,才准备进午膳,听见周全有跟谁在高声说话。王承恩皱眉,先出去看了,紧跟着就又回来了,“是黄宗羲黄詹士在门外,请见殿下。”
“跟周全有说,叫人进来吧。”
肯定是要吃饭了,周全有给拦了,结果对方不乐意。
王承恩就道“要不叫把折子递上来,改日召见也成,您得按时吃饭。”
“那就再添一双筷子,一边吃一边说吧。”
于是,黄宗羲就被请进来了,见了礼,叫他吃他就坐过去了,筷子还没伸到菜盘子里,他就说“臣支持改国号”
这倒是稀罕
启明吃他的,叫人给黄宗羲盛一碗汤递过去。
结果就听这人马上又说了一句“但臣以为,要改国号,不能没有缘由。”
那你觉得缘由是什么呢
黄宗羲就道“臣以为,想改国号,除非要大的变革。”
大的变革,你指的是什么是君臣关系的更改,是要臣彻底为君之分身吗分君权,抬高臣子的地位吗
分君权,除非大明真的天下承平,否则,这事不成皇帝的权利现在还在手里呢,想做事都这么难,那若是都散下去,还能做什么不过两三代人,这事想都别想。
许是你的主张是对的,但并不是适合当下。
因此,启明暂时没有说话,想听听他还有什么别的话没有。
黄宗羲紧跟着又提了一人,“殿下可知张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