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没用眼风多瞧四爷一眼,就直接坐到他的位置上去了。
这个作死的样子,看的后面的熊廷弼等人恨不能一把掐死他。
都坐好了,四爷就道,“那就上课今儿是入学以来的第一课,讲点什么呢这样,你们都是来自军中,军中最关注什么,议论和争执最大的是什么,咱今儿就讲什么。畅所欲言课堂上嘛,言不论罪。”
这话平铺直叙,可意思却丰富了这分明就是要探军中个人的老底子。那么这个话怎么说,就得有点技巧上面坐着的是皇上,再说是先生,咱也得知道,那是皇上。课堂上,是不论罪,但课堂外的很多东西必然跟课堂是相关的,因此,真不是可以信口开河的。
李自成和张献忠他们考虑的倒不是这个,而是在思量,话怎么说才算是言之有物在皇上面前要说,就得说到点子上,有时候问题摊开,可能更好解决。
因此,这么一问,课堂上反而安静了起来,谁都没先开口。
祖大弼可不管那一套,你们都不说是吧,那我说他蹭的一下站起来,开口就道,“先生,我是出身辽东军的辽东军最想知道的就是,什么时候收复失地守守守,他娘”他想骂他娘的,但想想教官说的规范言行的话,他硬生生的顿住了,“谁能知道守到什么是个头儿”
“哦辽东战意盎然”
那是打他娘的,怕个甚
四爷抬手叫祖大弼坐下,问说,“下面将士讨论这个的时候,主将是怎么说的你觉得朝廷为什么只守不打”
主将说啥当然是一切听上面的,上面没这个意思就打不成。至于朝廷为什么不打,我怎么知道反正那么多粮食养着那么多人,就是不打,看的可不着急
四爷就问祖大弼,“可读过兵书”
读是懒的读的,但是听还是听过的。
“那你可听过战之四祸”四爷这么问。
祖大弼摇头,没听过。
四爷就看孙传庭,“那请孙传庭告诉你,什么是战之四祸。”
孙传庭起身,“举兵之日境内贫,此为一祸;战而不胜,此为二祸;胜则多死,此为三祸;得地而国败,此为四祸。”
四爷的手朝下压了压,叫孙传庭坐下,这才看向祖大弼,“这意思是,战之祸有四,其一,越打越穷。其二,无必胜把握。其三,险胜且死伤大。其四,占了地却伤了自身的元气。这是管仲的话拿这去衡量辽东的情势,你觉得朝廷能打吗天灾不断,百姓艰难,朝廷就那么些银钱,要么,用在赈灾上,要么用在打仗上。不打,边关暂可安,灾民得以安置。打,边关乱,灾民不能安置也是乱。一边是两安,一边是两乱,朝廷能怎么选便是打了,此战有胜算吗没有你们自己也很清楚,并无必胜把握。便是仗着火炮,依仗着关隘,能胜,也是险胜。这般之下,岂有不损朝廷元气的道理条条都犯了战之大忌,这就是朝廷不打的原因。”
说着,四爷就看在做的这些将领,“但祖大弼提的这个事,也暴露了一个问题。什么问题呢那就是将领对将士,并没有把朝廷的意图传达到位将士心存不解,无人解答将士是什么是人是一个军队的基础战,需得鼓舞其士气。不战,安抚其情绪。如此,才能真正的做到上下一心,军令通达。”说着,就看祖大弼,“回头,你该给令兄写一封家书,告诉他要尊重将士,引导将士的重要性。若不然,你这节课就算是白上了。今儿,你的作业没别的,就是一封家书。写好了,叫专人给你送回去。”
祖大弼“”这个小白脸,竟然还指挥起一方守将怎么治军了
四爷又问他,“读三国吗”
没耐心读,但却听过说书的。
四爷点头,“你第一个月的任务就是去读三国,把三国细细的读一遍,再说其他要不然,你还怎么回辽东打仗。你都不读的三国,却是大清皇帝放在手边案桌上的必读之物。两两对阵,你能做到知己知彼”
祖大弼愣愣的不得不应。
坐在那里心思电转的孙传庭就觉得,皇上真会骂人
三国演义上有这么一段话为将而不通天文,不识地利,不知奇门,不晓阴阳,不看阵图,不明兵势,是庸才也1。
而在坐的二十人里,包括自己在内,谁能全通天文,识地利,知奇门,晓阴阳,看阵图、明兵势呢就是自己,也不能说是全通呀
因此,可不都是庸才嘛
作者有话要说稍后见。
1引自三国演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