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0章 明月清风(146)一更(2 / 2)

没你就不行 林木儿 3857 字 2022-04-05

主”

范文程摇头,“没有了只有一位信王,还没有王妃。”

信王大明皇帝的兄弟

多尔衮点头,没再多问。而后启程往皇宫里跟大明皇帝辞行,林雨桐交给朱运仓一份礼单,“使团出关的时候,连礼单带东西,一起交给范文程。就说是我的心意”

心意随着使团出了关,三月了,关外终于感觉到了一丝春意。

两方对峙这么久,努尔哈赤的大汗营帐一直也没撤。

但是,汗帐里也没人就是了

真正的汗帐,早已经隐在军营中了,这是防着大明抽冷子的来一发,真打到汗帐怎么办呢

签订的协议,汉文满文各一份,都摆在了努尔哈赤的面前。至于那份礼单,谁也没在意,直接给大妃阿巴亥送去了。

事情就那么点事情,到大明的前前后后,事无巨细的都说了一遍。豪格说了,多尔衮说了,范文程说了,跟去的索尼遏必隆,都说了各有各的角度,各有各的侧重点,但是,不管从哪个角度看,动大明暂时都是不理智的。

努尔哈赤下令在第一批粮草运抵之后,即可拔营,以此来证明此次出兵,并不是无功而返。可真等一个人了,却难免怅然。

帝星亮于东北,来投靠的汉臣不止一个这么说过。他也一直坚信,他有入关那一天。

可现实却是,大明摇摇晃晃了那么些年之后,又稳稳的站住了。大明那个娃娃皇帝,才二十出头啊可自己今年多大了

六十八了奔着七十的人了。

人生七十古来稀,体力是否在衰减,不能叫别人看出来,难道自己感知不出来吗

再强壮的老人,他依旧是个老人了

将来的事,该打算了。

怎么打算,那是后金的事。林雨桐和四爷在忙什么呢忙春耕

亲耕亲蚕,这是每年都不能马虎的事。每年都坚持开荒五十亩,都找一些地质不好的,为了提高产量,好些人就在亲耕田上下工夫,这是皇上能看得见的功绩。

就像是当年第一块开垦出来的荒地,当时的土质就不好连着数年的改造,这块地已经能算的上是中等田了。为了改造荒地付出过的,都予以提拔和嘉奖。

整个三月,时间都花费在农事上了。

四月,李自成终于有消息了,他说,他会在安南进入雨季之前,结束平安南之战。

能这么说,必然是笃定的但是来往的信件因着安全等各种因素,不能细说。

四爷拿了折子给宋康年,“你怎么看”

宋康年将折子放下,“臣以为,李将军敢这么笃定,那便是兵未动,事已行安南内部,四分五裂,一打一拉,平安南事端,这并不难。难的是接下来的治理”

是啊治理难。

林雨桐看了之前大明在安南的一些政策,她也皱眉。每亩征粮五升,植桑每亩征丝一两,每一斤丝还得征捐一匹。在盐税上,盐户每月都得全部上缴,上缴验收定级之后,统一发卖。而私下里贩卖便是大罪。另外有,下令山民大量的寻找象牙犀角,下令海民下海采珠,珍稀之物一律搜罗回国,这事都是有定例的。

可这显然不成这般之下,撑不了几年,还得反。

她一手抱着启明,一手用密语给李自成写信。关于安南的治理,她告诉对方以当地最普通的百姓的利益为利益,去做一个裁判者,不要参与直接治理。

什么意思呢就是愿意投靠过来的安南贵族,朝廷照样予以优待。也给予他们的回报,民政的治理之权,在他们。但是,军政之前,得牢牢的攥在手里。大明朝廷的各种优惠政策,得叫百姓知道但这些贵族怎么去治理,那是他们的事。

大明可以不收赋税,那么那些贵族是否真的就不变相的盘剥加赋呢这一但征收赋税,这些钱大明没拿,那这到底是入了谁的口袋呢

她告诉李自成,你的立场得永远跟多数人的放在一起。等大明成了安南百姓的依靠,你就是想剥离,它还不乐意。

不要心疼此次平安南的开销,牢牢的把住这个地方,于大明的意义非凡。

写完了之后,她盖印之后,把启明的小手放在印泥上,一把盖在了上面。然后低声跟启明说,“此策,不仅我跟你爹在的时候得执行,等将来到你了,你也得去执行,听到了吗”只有如此,到了你儿子那时候,它就跟大明长在一起了,是骨是肉,分不开了。

懂吗小傻蛋

启明啪啪啪,给每页都按一个小手印,像是在回应当娘的话

作者有话要说稍后见。这边的学校又开始陆续的停课了,一想起孩子得回来上网课,就有点抓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