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清风124
王成低声跟四爷把情况说了,四爷把朱笔放下这事不用问,必是桐桐叫人干的
桐桐一般情况下是讲道理的,一遍她有耐心,两遍也还行到了第三遍要是人家还不听,那就对不住了,她得换个方式讲道理了
对于讲道理的方式,她一向信奉一手板砖一手道理,她认为,这个时候的道理即为真理
被人堵住家门口,她能忍到现在已不容易了。
“皇上,您看,还要请阁老们么”
暂时不用了回头再说吧他本来是想着,叫内阁放出话去,凡是参与这种事端,不按照正常的渠道反映问题的,律法上该有限制。比如,其子孙后代,直旁系三代都不可为官。
现在吧,倒是不着急,看看再说。
“看看看什么”晚上回去的时候桐桐追着他问,这些人的心思就那样了,这有什么可看的
四爷洗漱出来裹着棉袍子,不住的打瞌睡,“你这一棒子下去,可能他们还没反应过来。再这么闹几次,他们就该知道了,明面上这么闹是不可行的若是明处不行,你说他们会怎么办”
在暗处来吗从地上转地下
那要不然呢地下工作者,不是后来才出现的哪个反当局的不是在暗处行事的你只以为大清的时候有白莲教在反清复明,那么其他朝代呢
元朝的时候不也出现了明教
别说这些反朝廷的,便是朝廷内部什么时候真安静了有时候人家不是要推翻明朝,就像是武则天时候人家只是想推翻武周一样,这些人的目的怕是想换个皇帝。
林雨桐轻笑,“那好啊叫他们转暗呀”明处动手,我还在乎别人的看法。可暗处有人比我更暗吗这个业务咱熟呀
四爷“”睡觉睡觉一提你那一套,我就头疼。宋康年爷是想当阁臣培养的,你倒是好,把他当宋献策在用。
你们这个路数呀,就不属于正经人的路数。
不正经就不正经,蛇有蛇道,鼠有鼠道,好用就行呗
何况,我这次只用了宋康年这个智囊,那个李信不是还没动吗
你说了,这个李信就是李岩,那李岩好似比宋康年更善于舆论,但就是一点,李岩跟咱还不熟悉,他有点缩手缩脚了这次宋康年算是给李信打了个模板叫他瞧瞧这些事做做也是无妨的。
他要真聪明,就该知道怎么办了。
是的李信知道了今儿发生的宫门口的事,御前行走们知道的还挺详细,一群人得空就凑在一起嘀咕。
真的这事只要不是笨蛋,回头一想就知道事情不简单
哪有那么巧的事,正好就有那么奇怪的案子找上他们了百姓们又不傻,往宫门口凑什么呀看热闹行,掺和嘛,肯定是不敢的。
那么这事是谁干的呢
一般情况下,都是谁获益谁便是出手的人。
因此,这个人必然是跟宫里有关的
可这一定是皇上吗未必想替皇上办事的人多了,比如王成但想想又不是王成没这个胆子皇上不是个乐意叫大家越权的人。
那么,敢干这件事的人就圈出来了皇后
只有皇后敢这么干,且能这么干,还有人去这么干。
一下值,李信就在附近的馆子吃饭,打问嘛,今儿有没有什么特别的人来过。
饭馆没有,但是茶馆有晚上茶馆不卖茶了,改成了戏楼。进进出出的人不少,好些都在谈今儿在宫门口的热闹呢。宫门口的茶馆嘛,卖各类消息属于他们的营业范围。
一打听就知道了,那个宋矮子进来过。
啊宋矮子此人,就是莫名红起来的一位。皇上提拔此人的力度颇大此人以前协理新军。要提拔怎么不往军机里送,反而去了内阁呢这个话题也是最近大家都讨论的。因此,关注此人的就多。
不知道为什么的,此人在茶馆喝了一壶茶,然后就走了。
小二给的说法是“宋大人刚开始说约了人了,只要了茶,茶果的话,等人来了再上。结果下面闹起来了,乌泱泱的,约的人估计也没到,下面才不闹了,宋大人就走了。”说完就看李信,“是约了您吗”
李信递了几个钱过去,笑了笑没言语,叫小二把茶点包起来,就拎着走了。
该知道的都知道了,宋矮子哪里是约人了,分明是看办事效果的
原来皇后很欣赏这种办事调调呀早说嘛
说句不怕闪了舌头的话,办这种事,他宋矮子未必比的了自己。一路思量着,路过卖卤兔肉的摊子,顺手买了一只兔子,而后拎着往租住的屋子去了。
周奎正要关大门呢,却见李信回来了哎哟还以为这位李大人不住了呢。
这会子见了,赶紧把门打开,“您这几日没回来,差点没给您留门。”
“怪我怪我”李信哈哈就笑,“是我没留话这几天收拾城外的房舍了,就怕冬里扛不过去这不,拾掇好了,晚上懒的回去,还得过来住嘛我跟你讲,皇上叫给大家改造房子,说是屋里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