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不行,他玩不过那些豪门大户和富贾商家。”而京城,却需要一些实诚人,别替下面遮掩。
至于耿念秋的折子,怎么说呢
四爷轻笑一声,给桐桐瞧了,“此人也得调回来再不回来,下面的人都得以他马首是瞻了”
嗯因为都知道,耿念秋跟咱的关系不一般,很多人办事难免就看着他行事当时是乱局,需要这么一个人稳定人心。而今,人心已稳,四爷已经给下面换了三分之一的人手了,他再呆下去,不是利而是弊了
反正,四爷的折子这一冲击,很多之前四爷无法知道的事,就这么摊开在了四爷面前。内阁关注的点,和四爷关注的点有时候是不一样的。
像是福建巡抚,四爷之前给批复的折子,说了福建茶的事,强调因地制宜等等,
结果这位巡抚上折子说,说是在福建许多百姓种植烟草的事。这些事,内阁看一眼就完了,最多说在良田上不许种植烟草,像是房前屋后,那这个谁也管不着对吧
因着四爷在折子批复上,十分关切的嘱咐说,烟草对身子不好,你是朕的肱骨之臣,不可轻碰此物,莫叫朕为你操心云云。
结果这人回复了,说是他不敢不从,又见许多百姓,在烟草中夹杂别的东西,烟瘾慎重,更加不敢了。
四爷把折子递给桐桐,“看看”上辈子叫你忙了那么长时间的东西,冒头的时间比你以为的更早
知道宫里早前发现过罂粟,万历皇帝就在用那玩意。、
林雨桐说着就拿了折子,一看就面色凝重,她是当真不知道百姓中已经有人在用了。
什么时候进来的
四爷叹气,迄今应该都有六七十年了。葡萄牙人在奥门,从那时候就开始了,“这几年,咱们不见属国进贡,你也没时间翻看大明会典,有时间你翻开一下,周边的属国进贡的贡品里就有这个东西,叫乌香暹罗国,一年给皇帝进贡两百斤,给皇后进贡一百斤除了暹罗过,其他的,像是爪哇,像是孟加拉,都会进贡。”
林雨桐突然反应过来,“那必然还是有人做这个生意的税怎么算的律院那边得删掉关于这个的税收,另外得加进来,种植这个,提炼这个,连同贩卖吸食这个,都是个什么罪过”
两人晚上睡不成了,去翻老档案。发现在万历十七年,曾下过旨意,定a片每十斤税银二钱
林雨桐点着这一条,不无讽刺的道这是从海外商品征税的第一条律法吧。
应该是的
四爷将东西推开,“转折的当口,就是这样有些东西,不是凭空来的也不是突然之间,就泛滥的”
一个个都习以为常了,那等到想控制的时候,必然是控制不住的。
瞧瞧,两人再怎么仔细小心,还是差一点出了纰漏。若不是这位福建巡抚,这么一个不起眼的事情,谁会在意
这一件给桐桐敲响了警钟,再也不敢小看这折子了,往往真就是细微处见功夫。
便是这般的小心,结果转天,朝堂上又闹起来了。
一巡查御史巡查回来,带回来一百七十三个人犯,要求朝廷以证典型。
林雨桐吓了一跳,以为是出现窝案了。她急急的往前面去,站在大殿的后面听着动静。结果怎么也没想到,带回来的一百七十三人,都是商人且都是家资不菲的商人。
这些人干啥了囤积居奇了发天灾财了
都不是
“舆服之乱,怎可混乱若此”
林雨桐先是迷惑,而后恍然哦哦哦商人不能穿丝绸,不能穿貂绒。可后来,这不就执行的不那么严格了吗御史弹劾,是他们穿了逾制的东西,使用的怕也是跟要求的不符。
再听下去,她就更蒙圈了,御史弹劾里还有一条,就是其中有一商人,不仅自己逾制了,而他自己开了成衣铺子之后,竟然擅自改动了服装的样式
林雨桐“”我能说点啥呢满朝大臣都认为,创新衣服样式,是为不祥只要是大明,衣裳样式就得这么一直下去,不许变
四爷坐在上面,想想也知道得是啥表情,听着他们在那里扯穿啥戴啥,咋那么闲呢皇上当的,比当爹妈还累管了肚子不算,穿衣这点事,都成了大事
她缓缓的退出去,坐在台阶上,抬头四十五度望天也解不了心中的惆怅都不知道这么坐了多久了,四爷才下朝了,跟桐桐挨着坐在台阶上。
她不说话,他也不说话。
良久,桐桐扭脸看他“这皇帝当的,意外吧”
呵每当朕觉得朕能给大明当个好皇帝的时候,总有那么一盆冷水兜头就浇下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