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有人欢喜有人愁(1 / 2)

红叶学院一下子涌来了上百号的家长和孩子,红叶书院的门前广场一时间车水马龙。

吴老夫子要授课,没那么多时间接待家长和孩子们,于是叶蓁派了外管事天风领着几个识字的侍卫去帮忙接待咨询。

叶蓁反正也闲着,也去负责咨询了。

听完了红叶书院独具一格的课程安排和勤工俭学的策略之后,家长们也纷纷从不敢置信到欣喜若狂。

有些家境好的家长也提意见了“我家孩子那就应该专心读书,那些农桑、医药、功夫课程他用不上,也不需要学,能否只学四书五经之类的科考必备科目”

对于各种要求变更课程的、想要选修课程的,叶蓁拒绝了“红叶书院目前不开展个性定制服务,孩子们能够选择的,只有是否住宿、是否勤工俭学这两样。”

目前学生数量还不大,不到让孩子们选修课程的时候。

来,或者不来,决定权在家长,课程怎么上,决定权在叶蓁。

到底是十八个孩子参考,十八个孩子集体考上童生的红叶书院,说话就是硬气

家长们一边感慨,一边给自家娃娃报名。

也有家长担心“夫子呀,我们家孩子就是个混球,我也不怕您笑话,以前在私塾,喜欢打架,打哭了好几个孩子,若是您能让我家孩子走正道,我们就是天天给你们烧高香都乐意”

对此叶蓁的意见是你把孩子送过来,学费交过来,孩子交给我们,我们负责来教育。

打架

呵呵

咱学校的体能老师是开玩笑的吗正经的中郎将好么对于作妖的、打架闹事的,分分钟能够完美镇压

叶蓁提醒想把孩子送过来的家长们红叶书院实行军事化管理,孩子们送过来,就要做好吃苦的准备。

凡是想要在这里养尊处优的,请回家。

凡是想带着书童过来伺候的,请回家。

这样一来,看似规矩严格,会吓退一批人,可那些家长们也是奇怪反而觉得这样的书院、这样的管理才是这一次十八个孩子都能够集体考上童生的原因所在

这个书院好啊对孩子管得严格啊

家长们二话不说缴银子,还千恩万谢地拜托侍卫们“我家孩子要是调皮,您告诉夫子只管打打死了我还来给送辛苦费”

一旁的叶蓁“”这话怎么听着怪耳熟的

招生结束,一下子就招了一百来号人。

红叶书院升班规定先上一个月的耕读班,彼此适应,一个月之后,根据学生们的意愿和资质,确定哪些孩子上青云班,哪些孩子继续上耕读班

红叶书院的升学考试会每半年考核一次,能否进青云班,完全看考核之后陆老宰辅的判断。

其实叶蓁和陆老宰辅私底下商量过这件事除了孩子们的读书天分,对于学生的秉性和人品,反倒是更看重

连束脩带吃住,叶蓁一下子收了二百多两银子

看到这么多的学生,村里人都惊呆了谁能想得到一个山村的私塾,居然能有一百多人的学生

以前私底下还觉得叶蓁乱来的、豪横的、乱撒钱的村民们,到了此时对叶蓁就只剩下了佩服

怪不得人家能够一口气修两进两层的青砖大瓦房照着这个架势,一年就能回本了呀

叶蓁却没把这点钱放在眼里等到以后人更多了,来的人杂了,管理方式还会变动,到时候可就不是这点银子的收入了。

红叶书院十八童生震动了昭平县,也震动了整个岭南哪里敢说一个书院的孩子,从六岁到十二岁,一股脑儿去考试,一股脑儿都过了童生试的

这样的书院,也太牛了

所以,更远的地方还有各种想要求学的学子正在陆续赶来中。

红叶镇的叶家村红叶书院,一时间声名远播。

这世间的人和事,总是有人欢喜有人忧的,叶蓁和村民们皆大欢喜的时候,叶祖福和叶祖顺家里就很不高兴。

叶祖福是心疼钱“当初我就说了,让大贵就在村学读书,离家近,还只需要一半的束脩。偏你看重面子,非要东挪西凑地送他去县学,你就能保证他在县学就一定能够考上秀才”

叶大娘第n次追悔莫及“我哪里知道这村学的夫子就这么厉害从前读书都比不上大贵的俩小子,这次居然都考上了童生”

叶祖顺则只能叹气“咱家玉宝在府城又来信要钱了,偏偏家里的货卖不动,今日家里都来了三波追债的了,这日子可怎么过下去”

叶玉珍哭哭啼啼“刘员外家里最近都不肯叫我们进门了听说媒婆都去过他们家好几次了,说是要给做媒再这么下去,我这亲事就要黄了”

叶玉翠神情阴霾,也不知在想什么心事,整个人看着阴沉沉的

叶二娘一肚子的愤怒和委屈不知道跟谁发泄,只能朝天骂娘“这日子也是见了鬼了那个叶蓁到底是个什么路数怎么就运气那么好赚银子跟捡银子似的我们那么好的日子,现在怎么就成了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