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九七章 考察(3 / 5)

全音阶狂潮 灵宇 9466 字 2022-04-03

也没能难住杨景行。可笑的是库什尼尔还搬出丁桑鹏来,可能是觉得这个作曲家的小提琴组曲更冷门了吧。

事实证明柯蒂斯的著名教授在专业上也不都是那么世界无敌,如果在切磋中没有故意隐藏实力的话,库什尼尔的学术覆盖面和精通程度并不会比浦音的徐霖希强多少,倒是两个人都交游广阔。

来回了近一个小时,库什尼尔也没占到什么便宜,他是不是想拿学生压人,居然问杨景行能不能把两个人的有关谈话告诉希拉里。

杨景行说没问题,反正又不认识,何况也没说什么出格的坏话,

中午十二点半,大概是觉得耽误了客人的时间,柯蒂斯在送杨景行离开时终于表现出了一点诚意,几位教授加行政送到校门外,如果能说一句安排午饭就更周到了。

其实杨景行和尤老师也没准备在中午大吃大喝,昨天就瞄好了一家快餐店,就去买点几个三明治卷饼之类的填肚子。店子生意好得要排队,感觉美国佬在大冬天的午饭都这么冷冰冰对付了,尤老师都不禁畅想来开一家拉面馆或者盖浇饭之类肯定发大财。

还是聊一下工作,看来是预定目标是能达成的,回去就要写报告了。杨主任跟尤老师沟通了一下,这报告要写得保守一些节省一些,他们俩仅仅是来打前站的,真正的工作还是要校长和交流处来做。

毕竟共事这么久了,尤老师越来越明白主任的意图,就是权当杨主任这次来只进行了简单的考察,其他诸如学术交流之类在报告中能不提的就不提。

吹着冷风啃完了冷面包片子,没有热茶倒只能咖啡将就,还是回酒店稍休息一下吧。尤老师又畅想如果这边酒店看见是中国客人就给房间配上烧水壶,那就差不多了“就像提起钢琴首先想到你。”

杨主任简直批评“本来就吃得不舒服你能不能别恶心”

当地时间星期天早上七点过,杨景行就在电话里跟女朋友道晚安了。何沛媛晚饭都还没吃完,而且陪妈妈和大姨表妹逛了一天街累坏了不想跟杨景行啰嗦。李迪雅倒是姐夫姐夫叫得亲热,被小姨批评却得到亲妈的声援。

柯蒂斯的接待员今天聪明了,穿了件大衣到酒店接人,不然早上八点的寒风更够他受的。接待员歉意说明柯蒂斯这边情况有变,希望杨先生能多安排一场会面,是希拉里科尔的导师著名小提琴教授库什尼尔提出来的。

库什尼尔如今已经是七十高龄了吧,曾经还当过柯蒂斯的院长好几年,虽然名师培养出高徒若干,但希拉里科尔应该是迄今最火的。库什尼尔很可能是听说了杨景行对她爱徒的评头论足要理论理论,不过杨主任不带怕的,见就见吧。

双方都准时,八点半在前台握手见面,可是柯蒂斯比昨天更过分,只有院长一个人出来,也没带个助理或者秘书,就连接待员也转头就不见了,这让尤老师有点不知如何是好。

柯蒂斯的院长卢梭刚上任两三年,应该五十岁不到,他曾经在费城交响乐团干了近十来年的大提琴首席,后来自立门户当了几年独奏家也混得不错,虽然比不得秦蒙礼和希拉里科尔这种大明星,但也能勉强并列陈群冠这种级别。如今更不得了,柯蒂斯院长这名头说出来就唬人,演奏会的水准肯定不容置疑票房更没得说。而且卢梭作为院长也没让董事会失望,可以说很善于外交,尤其在名气实力扩张方面取得了不小成绩,虽然学校没扩招,但对拉赞助肯定很有帮助。

杨景行跟卢梭亲切友好地交谈了一个钟头,比预定的时间超出一刻多钟,然而两个人并没探讨高雅艺术,聊的基本全是教育和是生意。杨景行清楚地知道自零七零八年以来西方尤其是美国各大乐团过的都是紧巴巴的日子,柯蒂斯这两年在世界各国举办大师班之类的活动虽然看起来业务挺忙,但人气和收入恐怕都不是很乐观,而中国的音乐教育市场这几年则在迅速增长,并且这种增长还只是行业的阶段。

卢梭毕竟是个院长,虽然没去过中国但是也能直言不讳中国目前最需要做的不是培养从业者,这个国家已成长出很多了不起的音乐家。中国最欠缺的是听众,中国的从业者应该着重去培养听众。在卢梭看来培养听众可比培养音乐家的难度大多了,至少要五十年的大力投入才能初步见成效。

杨景行也不客气地指出卢梭先生显然太不了解中国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为愿意为之付出的其他民族难以想象的辛勤和毅力,而这个美好生活绝不仅仅停留在金钱物质方面,尤其是对二十一世纪出生的人而言。

卢梭虽然没特别关注过但是也有感受的,甚至就局限在柯蒂斯而言中国学生也明显地更渴望成功成名,他们都有十分强烈的竞争意识,可恰恰就是这种过分而又局限的竞争意识让这些学生在柯蒂斯倡导强调的全面发展上遭受了局限,比如对人文课程的忽视。

杨主任承认了己方目前面临的一些初始阶段的局限,但也跟卢院长分析展望了严肃音乐文化未来在中国的发展会必然不同于欧美这种传统模式,因为那是一片极其肥沃广阔的文化土壤,虽然是经历了一段时期的荒废,但是等到了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