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四十一章 突然(5 / 7)

全音阶狂潮 灵宇 13830 字 2022-04-03

,以前是爱看,现在爱问了,被杨景行抱着走的时候也会不停地到处指点,锻炼杨景行的名词量。

晚饭之后,李迎珍才有机会跟学生聊聊学习工作的事,对茱莉亚的访问计划在五一之后,杨景行是必须去的,于情于理,喻昕婷到时候也该参加,不然学校里会怎么说啊。

杨景行觉得问题不大,喻昕婷现在也勉强算事业有成了,要考虑的问题操心的事情很多,那些鸡毛蒜皮的就随风而去吧。

杨景行还是要带孔晨荷一起去,李迎珍也同意,想着喻昕婷还是一个人在机场跑来跑去,天上飞来飞去,助理什么的不一定需要,是该有个伴了。

七八个小时的时间没浪费,杨景行走的时候,一一送到门口,说“叔叔再见。”

杨景行都许诺上了“叔叔下次来带一一逛街去,买衣服,从小培养。”

李迎珍还是有点看法的“培养这些你是能手”

已经八点了,杨景行还要赶去峨洋。有时候真的说不好,付飞蓉今晚在厦门唱了四首歌,隐藏瞬间和漫长这种反响都还行,但是出乎意料的是,制造了现场高潮的却是仓促之作朋友好走。

朋友好走是刘才敬创作的,据说是当初送走房子的前租客同行有感,创作完之顾冠青重新填词,然后大家再修改,编曲也是一起做的。歌曲的旋律和编曲都挺老套,就是简单的三段式,歌词稍微新鲜点也没走出歌唱友情和理想的套路。

可就是这首老套的歌,据在现场的赵程迪说,副歌把好些人都唱哭了,现场气氛是高昂又感人。十分可惜的是没有专业录像,只有赵程迪的小dv记录得很不全面。

杨景行到峨洋的时候,员工们已经在赵程迪的远程指挥下做了好些事情,可是邱志坚依然没有适应这个工作,文案虽然做得漂亮,但风格和需要像乐迷呈现的东西完全格格不入,根本就是他一厢情愿的抒发

星期天,杨景行约了孔晨荷在食堂边吃午饭边聊访美的事。照说是美差,孔晨荷却有点犹豫。

虽然自己的d大调奏鸣曲进展艰难不尽人意,但安馨还是很支持朋友抓住机会提升自己,提醒孔晨荷“不用考研了,最差留校没问题吧。”

孔晨荷担心“不知道昕婷在不在。”

杨景行笑“她不在你就做不好工作了”

孔晨荷摇头“不是”

杨景行说“这事系里会和她沟通,你不用为难。你告诉她,她如果有安排也不用为难。”

孔晨荷摇头嘴硬“不是为难我估计演出会越来越多。”

杨景行点头“那就好。”

孔晨荷说真的,这还半个月呢,日本方面把什么采访都安排好了,比英国人还上心热情得多。喻昕婷真的有点钢琴家的样子了,至少已经超越了那些把几个曾经去过,名字听起来很有格调的演出场馆写在简历里的所谓世界著名钢琴家强得多。

下午,杨景行赶去录音部,给安卓补录一条合音音轨,可有可无无伤大雅的,歌手想要就要吧。

五个合音,三男两女都是熟手,挺快完成任务,然后杨景行和好就没见的李英聊一聊。李英对杨景行介绍的林文芳大加称赞,因为在那片地方,大家看到的除了贫穷落后,往往还伴随着愚昧无知

但是李英从林文芳身上看到了希望,她简直难以想象,一个女孩子在那么贫穷偏僻的家庭中长大,是怎么样建立起理想和毅力的,尤其还有自信。

杨景行看了很多照片,李英一群人七八个,乘坐的是面包车,走的十分泥泞的山路,和林文芳联系的方式是村中的小学的固定电话。

后来是林文芳读高中的弟弟和李英他们电话联系,林文芳自己则走了数公里小路到车子能开到的最近的地方来接客人。两边碰面的时候,手机已经没信号了。

李英说,一见面林文芳就给了团队很不错的印象,大家都觉得这个女生不卑不亢,虽然穿着打扮一点不像个在浦海读书的大学生。

林文芳希望李英的团队能帮助村中的小学,所以她就事先联络好了学校仅有的两个老师,十几个学生也都集合在学校等候,尽管是放假。

比起李英他们常去的特校,这个小学简直惨不忍睹,不知道是什么年代的土石房子,还有隐约的标语,而那些学生看起来更可怜,尤其是卫生状况

林文芳的意识也让李英他们感动,她说孩子们需要的不是衣服不是鞋子,而是希望和梦想,希望他们能在这样的年纪就产生奋斗的动力并且一直坚持不放弃,相信十年二十年之后,会看到成果

林文芳还在家里招待了客人,炖了一大锅很多猪肉的菜,还有小菜,浦海人都吃得很酸楚,因为主人自己坚决不一起吃。

为了照顾林文芳的自尊吧,浦海人并没刻意对破落的土石木头甚至竹篾房子拍照。让李英最为动容的一张照片是林文芳弟弟的课本之类,就堆在土石房子里由破旧的木板隔断出的一个所谓卧室的床边,至于那张床

林文芳的父母看起来有点像爷爷奶奶了,李英说通过交谈发现当母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