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两句昨晚的情况,但是表扬的是秦蒙礼的艺术精神“不断地力争上游,永不满足永无止境。”
杨景行不要脸“创作我还有很大空间,钢琴难了。”
丁桑鹏哈哈一笑,一碗米饭没嫌多,还主动多喝了小半碗汤。
出门前,杨景行从丁桑鹏儿媳手中接过外套给老人穿上,接受了各种叮嘱。可丁桑鹏好像不开心儿媳妇让杨景行把装参汤的保温杯拿着,儿媳很会察言观色,就说晚上回来再喝好了。
上车后,杨景行还是和老人说说编委会的事,杨景行并不是要歌功颂德,而是心有所感,就是中西方音乐教育和理论的差异或者差距。
这个丁桑鹏愿意讨论,比如就他出国那会吧,别人的钢琴演奏和钢琴教育就是不同专业,确实有先进的地方。
既然如此,杨景行开始想是不是可以接受一部分编委的想法,在书中对作曲技术的新发展也做一些介绍和展望。
丁桑鹏很支持把自己几十年前的先进精湛技术拿出来和现在对比,只要能对看书人有启发,当反面教材也甘愿。
还要去酒店接唐青,唐青是因为昨晚散场比较迟才没回去丁桑鹏家打扰,今天就没这个担忧了。
唐青有八卦,说他今天中午接到国际友人的电话,向他怀疑这边是不是真的出了一个真真意义上的钢琴天才,对方是从法国编委那听说的
车子到达浦海大剧院已经是将近七点,夜晚中的白色现代建筑被白色的主灯光照的有些耀眼,地下停车场已经是满满当当。
杨景行还没停稳,和他保持电话联系的学校一男一女两位行政工作就小跑迎了过来,开车后门欢迎两位老作曲家,女的显得略激动,但搀扶丁桑鹏很小心。
慢慢走,进电梯,两位行政说完了欢迎辞就开始表达一下个人感情,说丁桑鹏和唐青很精神,肯定身体健康长命百岁什么的,唐青呵呵。
电梯到地上一层,出来就是贵宾厅的外厅,丁桑鹏还从兜里掏邀请函,女老师连忙说不用。
外厅又有签到处,工作人员毕恭毕敬,摆上本子,双手递上钢笔。丁桑鹏干枯的手写起字来苍劲有力,唐青就洒脱得多。
工作人员又把笔递给杨景行,杨景行嘿“我不是。”
对方好像有点尴尬,劝“签一个吧没关系。”
杨景行还真不要脸地签了。
从外厅进贵宾休息室,这里可真是浦海音乐厅没法比的,宽敞明亮华丽,估计四五十号人三三两两坐着聊天,个个衣冠楚楚。
女老师帮丁桑鹏脱外套去寄存的片刻,杨志信已经大步迎了过来,闻风而动的也不少,半数人起身。
杨志信老远伸双手“丁老,欢迎您”
丁桑鹏也双手热情“谢谢”
这是要排着队和丁桑鹏握手的趋势,不过浦音人谦让,让外宾们先上,紧随杨志信之后的曼哈顿音乐学院的院长,许多尊敬要表达,丁桑鹏也听得懂并且客气。
唐琴的拍拍杨景行的肩膀,几乎是耳语姿势“我们像不像狐假虎威的两个保镖。”
好像被听见了,杨志信又来欢迎唐青。
丁桑鹏估计听不懂法语,博学多才的杨志信就连忙帮忙。相比院校长,编委会的就不光是恭敬,还有忐忑,不知自己是否有足够能力。
等客人们差不多轮了一圈,杨志信不给同事们机会了,大声说“这样,丁老年事已高,我们简单一点,一起以最热烈的掌声表达我们的崇高敬意,欢迎丁老和唐老。”
掌声十分热烈。
丁桑鹏的微笑中还是有感动存在,他点着头尽力大声一点“谢谢,谢谢大伙,很高兴浦音八十年了,我和浦音结缘也半个多世纪了,借今天的机会,和这么多的老朋友相聚一堂,以后可能就没这样的机会了。”
感觉喜庆的人群一下暗淡了,龚晓玲踮着脚从外围喊话“还有九十、一百周年呢,您还得来呀”
大家支持,丁桑鹏笑,也点头“很想看到那一天,能看到浦音,看到我们的音乐工作者做出越来越多越来越好的成绩”回一下头,拉身后杨景行的胳膊在手中,往前拉。
杨景行连忙上前一步。
丁桑鹏不放手,继续说“很高兴,我们年轻的一代很争气谢谢大家对杨景行的关心和照顾,相信他们这一代能不负众望不辱使命,一定会超越我们,比我做得更多更好。”
大家点头,唐青又把手放到杨景行的肩膀上拍拍。杨志信又带头鼓掌,大家热烈响应。
失去保镖地位的杨景行明显有点无所适从,干笑着对丁桑鹏说“我都还没谢谢您。”
龚晓玲挤上前了,年过半百的双眼被泪花满得闪亮亮的,握住丁桑鹏的手臂,动情地说“丁老,我们也谢谢您”
浦音人纷纷拿出实际行动,路楷平比贺宏垂积极得多,都开始对丁桑鹏歌功颂德了,并命令杨景行好好照看。
丁桑鹏却不需要,叫大伙去忙吧,别被自己耽误时间了。
杨志信嘴上好听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