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没有发自内心的掌声,什么都没用。”
喻昕婷点头似乎明白。
穿着礼服坐进路边小餐馆,没人笑杨景行,因为他先把别人吓住了,服务员都不打招呼了。
喻昕婷惋惜付飞蓉不在,但好在老板的熏肉已经为她准备了很久,今天终于可以上桌了。
杨景行交代老板娘“别炒多了,她今天吃不了多少,留着下次。”
喻昕婷嘿嘿点头“这几天有点不舒服,还在恢复。”
老板娘关心一下喻昕婷,用纸巾用力擦桌子,又担心杨景行“穿这么好,别糊脏了。”
喻昕婷说了缘由,老板娘就羡慕起来“还是你们读书好玩。”
快快地吃了饭就出发,杨景行脑袋上有点冒汗,喻昕婷坚持开空调,别对着她吹就行了,还给杨景行拿纸巾。
六点半不到就进了浦海大剧院。七点开始的开幕式,现在人还不多,杨景行和喻昕婷的座位在第三排左边靠中间。
坐下看看节目单,今晚也有钢琴家陈群冠登台,还有杨校长的交响诗作品,歌唱家也有浦音毕业的。
喻昕婷又觉得还是学校的音乐会比较好,因为大家都是专业的,比较好沟通。比如台上唱一首歌,才开始一句,下面的掌声拍子就会非常整齐地响起来,当初热情如火的冰山美人就有这个效果。
再说了,专业的也更热情,给掌声更多。三零六五一期间得到了多热烈的回应啊,可是杨景行当初和纽爱合作的时候,掌声就没那么奇迹。
喻昕婷说的有点愤愤“如果是在国外,肯定会为你起立长时间鼓掌”
杨景行教训“不准这么说,中国人就给中国人听。”
喻昕婷问“你觉得这次三零六会怎么样”
杨景行也不知道“看了才知道,不过她们认真准备了,没有遗憾。”
一群人过去附属楼,不再过分嬉笑。吴秋宁正在楼上指挥安排做事的人,看见杨景行他们了就摘下自己脑袋上有点滑稽的报纸帽子,说“打扫都差不多了,以后这间就是你们的休息室了,看看吧。”
杨景行说“您辛苦了。”
休息室是原来的杂物间,面积不大,摆了新一圈新沙发,铺上装饰性小地毯,摆上茶几、音像设备、储物柜这些东西后,显得有些拥挤,但也合理充实。
女生们很喜欢的样子,试试舒适的新沙发,看看储物柜,纷纷谢谢吴秋宁,甚至撒娇一下。
再看看办公室,新的办公桌椅,换了三台新电脑,原来的沙发撤走了。听吴秋宁的描述,安顿好后应该也是焕然一新的感觉。
报刊架是新的,两本这个月的音乐杂志摆在了最上面,一本人民音乐,一本乐府新声,里面都有涉及三零六的文章。这月中旬的杂志,都看过了,但是三零六并没多自豪。
人民音乐的文章标题是“民乐发展新思路”,有两页纸,一页描述了浦音为民乐所做的发展,很多很多。当然了,三零六有一部分功劳,并且异军突起显得新鲜突出。另一页就用一半文字描述了三零六受到的各路专家的肯定,光是各种团体和人名头衔就占去一多半,当然,丁桑鹏更是要大写特写的。
乐府新声的篇幅有三页,标题是“两代民乐艺术的交接”。这篇文章里出现了更多对民乐有贡献的人,也有作者个人更多的理论和见解,但是对于三零六的态度,有点模棱两可。
两篇文章里,三零六都不是主角,只是被多提及一点,或者强调一下。而且不得不说那些报告有点千篇一律,文笔也过于文艺政治,三零六都更情愿看看学校论坛上同龄人对她们的羡慕或者不屑。
还有重要的练习室,窗台墙角天花板都是一尘不染,四周多了些漂亮的小盆栽,前后墙上装了两幅画。王蕊未完成的画作不在了,说是藏着了,明天之后再拿出来。
三零六的乐器和椅子摆得相当整齐好看,吴秋宁交代“明天就要这样。”
杨景行对女生们说“刚工作就这么好的环境待遇,羡慕你们。”
女生们也看越欢喜,都动手安置打整起来,吴秋宁又笑说“这些工作本来准备等你们试用期之后再做,现在提前一点,有点仓促明天就别给领导说,免得像是应付检查了。”
女生们点头表示明白。
杨景行问“下午没时间练习了吧”
吴秋宁说“有,镜子安上就可以了,我催他们快点。明天早上八点,乐团的车就去学校接你们,何沛媛你们走读的,是不是就自己辛苦一点你们来去也不方便,以后都安排车接送。”
齐清诺说“吴主任,我觉得不用,这么近,一刻钟就到。”
杨景行也说“才工作,不能太娇惯了明天早上我送。”
吴秋宁就答应“这样也行,我给团里说一下。你们的服装那边还在赶工,不知道明天能不能送来。”
杨景行还是多管闲事“不用赶,做漂亮一点。”
在吴秋宁的催促下,杨景行和女生们监督施工人把两面大镜子装上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