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四章 好消息(3 / 5)

全音阶狂潮 灵宇 9244 字 2022-04-03

还有我啊”

邵芳洁拜服“你太重口味了”

说是休息一会,但是学生们等了差不多半个小时后老师们才出来,都是喜气洋洋的样子。

校长还没坐下就宣布“同学们,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一个月后的浦海之春国际音乐节上,三零六将代表我们学校,去浦海大剧院为各国来宾表演她们的作品”

这次的掌声是由老师和前辈们带领的,三零六的女生们似乎都用了一点时间才反应过来。

感觉反响没预想中的热烈,校长就继续说“浦海之春国际音乐节,今年已经是第七届了。大家都知道,这是一个已经具有相当影响力的音乐盛会,也是一个交流推广的难得机会,在这里,让我们一起祝愿三零六在音乐节的舞台上,再次展现出她们的风采”

这次掌声热烈了很多。

校长继续说“在这里,我代表三零六和杨景行,谢谢丁老,谢谢李伟光副主席,丁超如副主席。谢谢陆白永指挥,谢谢何知俊指挥。我相信,他们的鼓励不但是给三零六的,也是给我们浦音每一个人的,我们大家以后要为了我们民族音乐的发展,继续努力,更加努力。”

虽然浦海之春不是什么享有国际声誉的音乐节,但至少对音乐学院的学生还是非常有价值,特别值得向往的。别说取得成功,只要有机会上台,以后说出去,也会被刮目相看啊。

虽然那些人做决定的时候并没征求三零六的意见,但三零六显然一点也不反感,一个个都在震惊之后欣喜起来,后面的几位都忍不住笑地眼神交流。

丁桑鹏接着又谈就是我们是不是有值得其他学生借鉴学习的地方“三人行必有我师,我相信在这个校园里,广大师生之间,系与系之间,同专业的学生之间,都应该去交流,互相学习。我相信杨景行和齐清诺在跟老师学习的同时也注重了跟同学的交流,才创作出好作品。”

校长带领广大浦音人点头对丁桑鹏的话表示支持。

丁桑鹏继续说“刚刚说到了杨景行的其他作品,我都看过,比如那首升c小调钢琴奏鸣曲,看样子老师和同学们的评价都很高,还有流行歌曲的创作。所以大家会认为杨景行很有才华,理所当然能创作一首好的民乐作品。

我提议大家是不是换个角度来看待问题,杨景行多方面尝试的成功,其中有没有联系我们都能听得出就是我们中有些地方有比较强的歌唱性,我看钢琴奏鸣曲的时候也有这个发现。

能写出那么好的奏鸣曲,为什么还愿意创作流行歌曲他在创作流行歌曲过程中取得的经验,有没有用在民乐的创作中是不是因为这些不同的尝试,让他的眼界更开阔,对现在的听众和时代需求更了解”

老前辈提出的问题大家当然要认真思考,校长进一步提醒大家“丁老的中华魂,春华我们大家都会唱,乡村交响曲,武夷交响曲,民族忠魂,二胡套曲也都听了无数遍。请大家谈一谈创作中对不用类型尝试的看法。”

有一个作曲系的学生举手,他说自己也写过一些歌,但是他一直把流行歌曲的创作和赋格的写作当成两件完全不同的事情来做,认为两者之间根本没有关联,他以后会尽量融会贯通,期望能做到举一反三。

唐青说“otive,the,texture,ody,harony,不管是在欧洲还是台湾,我所接触的大部分学生,都认为这些概念太简单了,他们几岁就知道,不用再学。但是他们不知道,这里面包含的知识是他们永远也学不完的,因为音乐的世界是无限的”唐青说起台湾的一个著名音乐人,是流行乐团的创作大拿,对整个亚洲的流行乐团有很高的贡献。但是好多人却不知道,这位音乐人对古典音乐的热爱其实超出流行乐很多,他甚至也尝试过写管弦作品

校长号召“三零六,你们谁说一下,为什么喜欢演奏就是我们”

郭菱和邵芳洁互相看看后主动站了起来“因为就是我们很好听,作品不失艺术性,又具有时代感,符合我们的精神世界。龚晓玲教授说过这是一首用民乐体现并感悟现代青春的作品,我觉得这是很重要的原因之一。”

校长再问“还有没有”

王蕊站了起来,一本正经的表情好大声地说“我认为还因为作品有新鲜感,对听众来说是,对我们演奏的人来说也是。就我个人体会,乐曲中很多地方对琵琶传统技法的突破,让我有种挑战的感觉。”

于菲菲也站起来“但是杨景行没有刻意追求创新,他是在我们原有的基础上。比如扬琴的分解和弦和双声部,我练了很久,但是完成后很有成就感,有种学以致用而且提高了的感觉。”

丁桑鹏点头“我相信你们都有这种感觉,我们也有。我想听听爵士鼓演奏者的看法。”

年晴站起来“我觉得传统民乐对节奏不是特别重视,但是齐清诺和杨景行在他们的创作中加重了民乐的节奏性。但是我觉得他们最大的突破其实在和声方面,一直以来民乐的魅力都偏重于独奏,但是我觉得云开雾散和就是我们对民乐和声的尝试是理论上的突破和创新,而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