唏嘘。
自她穿越来后,每日午膳晚膳都差不多,荤素结合的五六道菜配两盘点心,菜色口味都十分像大学里食堂的大锅饭。
无功无过,饿不死,但绝不能算好吃。
再看看太后面前这一桌,眼花缭乱、五味俱全。
素菜就有七八样,冬日蔬菜少,于是白菜就换着花活弄出了醋溜、高汤、爆炒三种做法;荤菜就更不必说了,光那盆肥瘦相间、随时准备进锅烫一烫的羊上脑,就让元衿挪不开眼。
以她的经验,那羊上脑应该是蒙古送来的小羔羊,取得是最嫩最细的部位,仔仔细细片成最合适的大小。
要吃时,只需烫个一分钟,便能鲜美无比。
若再能蘸上配了韭菜花的麻酱,那真真是冬日属于口舌的人间仙境。
就这么想着,她便在太后左手边看见了一碟子麻酱。
当时,元衿脑海里只有一句本公主如何奋斗,能成为太后
伴着太后递来的一筷子菜,元衿就打消了这念头。
算了算了,做不了太后,就做太后身边的女人,哦不,女孩吧。
她拿起筷子,先说了句“谢谢皇祖母。”
正要下筷时,被太后拉住。
“元衿,刚才你身边的太监说你背下了一节佛经,在吃前,先让皇祖母考考你。”
元衿无奈,这清宫老太后就和小时候过年大人给红包似的,吃顿好的先表演个节目。
她端正了身子道“皇祖母,元衿背下来了,可他们都不识字,不知道孙女背的对不对。”
佛经对不对这种事,太后最最清楚。
守寡的人无事可做,每日全靠念佛消遣辰光。
她随口念了一句,元衿很快接了下来,再又问了几句,元衿都能接上。
最后,她又让元衿从头到尾把佛经的第一节背了一遍。
这回,元衿背的一字不差。
太后十分惊喜,连连叫好。
“念佛能修身养性,静心平气,皇上崇尚满汉一家,多让阿哥公主学那些汉人文章,可其实大道理都在佛经里,你要能多学学,以后嫁出宫外、养育子孙都是极为有益的。”
元衿默默听着,偶尔乖巧地点几下头。
真正的心思是万万不能说的。
这种时候,哄了老太太高兴,能品尝宁寿宫大餐最重要。
太后说了几句,就喊元衿一起用膳。
做到太后这个份上,什么吃三口、七分饱的规矩便都不作数,她想吃什么就能吃什么。
在数九寒天,她每顿都要吃上至少两盆羊上脑。
边吃还告诉元衿“这是苏尼特进贡的羊肉,就是在蒙古诸部,苏尼特的羊也是最好的。”
元衿在心中给太后点赞。
可不是就是在二十一世纪,苏尼特的羊也是顶尖的。
她真想摇着太后告诉她,其实苏尼特的小羊羔肉还不是最好的,最好的是两三岁的散养羯羊,肉质紧实细嫩,冰块加山泉水煮上一个多小时,先撇了沫子喝一口羊汤,再撕了羊腿肉细嚼,最后下一碗面片,那才是大北方的冬日至美。
这些原都是元家老宅厨师的绝活,元衿吃了二十余年,连山泉水加多少都了如指掌。
现在,就先将就将就羊羔肉吧。
乌嬷嬷先替她烫了一片,她小口小口吃完后,用力猛地点头。
“好吃。”
太后是蒙古人,对羊肉的热爱刻在了骨子里,一惯就喜欢能豪爽吃肉的人。
宫里有些挑挑拣拣的人,茄子不好好吃茄子,非要吃什么茄鲞,豆芽不好好吃豆芽,非要吃什么豆芽塞肉。
磨磨唧唧的,看着就让她心烦。
元衿痛快吃肉的样子,让她又添了两分欢喜。
“乌仁哈沁啊,给元衿再烫几片。”
元衿眼巴巴地看着乌嬷嬷替她烫羊上脑,心里替她数着秒数。
三、二、一,出锅。
乌嬷嬷正要往元衿碗里送时,门外传来嘈杂声响。
有个长相憨厚的男孩子高声问“皇祖母,今儿有没有羊肉锅子”
随即,乌嬷嬷手上的筷子转了个弯,太后和变戏法似的捧出个干净珐琅碗。
元衿的羊肉“扑”掉在碗里,变成了那位的羊肉。
太后递上筷子和碗,男孩大口地吃起来,一边乌嬷嬷还替他不停地夹菜、烫羊肉。
太后也顾不上自个儿用膳了,一心都在这干饭的男孩身上。
“胤祺啊,今儿怎么回来的这么早你皇阿玛没去书房考校你们功课午后的骑射课呢你现在过来用膳,再去箭亭上课会不会迟呀”
这位就是太后亲自抚养的五阿哥胤祺。
他一出现,元衿就成了膳桌前的透明小纸片,太后也好、乌嬷嬷也好,满心满眼都只有一个五阿哥。
元衿并不失望,更不难受。
重男轻女嘛,中华大地祖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