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想也不可能所有书评家都赞同她的书写的很好,“文无第一”嘛,总应该有几个持反对意见或者瞧不上这本书的书评作家,但很显然,媒体知道群众喜欢听什么,除了花样夸夸群众不想听到其他意见,于是书评作家要想办法写的更有新意,好难的。
纽约时报堪称美国日报中的顶流,它有个统计每周图书销量的榜单,目前只有两个分类小说类、非小说类,分类统计销量;然后有个销量总榜。每年年末会推出本年度十佳图书,不根据销量来计算,而由一些图书版编辑和书评作家给出的十佳名单,根据打分和出现次数排序。如果一本销量不好的书上了这个“十佳图书”名单,也会带动一波销量。
可以说兼顾了大众喜好销量榜和小众喜好十佳图书,很有权威性,普通读者都喜欢以销量榜和十佳榜当成参考书单。
纽约时报以紧跟时事而著名,对聚焦二十四小时阿妮娅的失踪热销全球也十分关注,并从二月开始连续做了“阿妮娅事件”的深度报道,从“张文雅为什么会被nsa有目的的针对”,到“背后黑手剑指小肯尼思”,从“种族歧视在美国的现状”,到“nsa为什么会放弃公诉”,从“肯尼思家族的诅咒是否确有其事”,到“天灾或谁是既得利益者”,十几篇重磅报道深入而全面的剖析了“阿妮娅事件”表层原因和深层原因,提请民众关注总统之子、政坛新星约翰肯尼思;
并邀请著名中国通、哈佛肯尼思学院教授撰文,讲述“阿妮娅事件”险些破坏了美国正与中国进行的贸易谈判和其他领域的合作,以及为什么维持美国与中国的贸易合作关系很重要如果丢失与中国的贸易订单,意味着工作岗位的减少,失业率增加;从国家层面来说,丢失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这个贸易伙伴是不可想象的;从企业层面来讲,利润必定大大减少,因为欧洲和非洲、大洋洲的进口数量是有限的;从普通民众层面来讲,失业这个大危机已经足够了;
中国也许也不能丢失美国这个贸易伙伴,但别的国家完全可以补上美国的空缺,六十年代肯尼思总统时期,中国正遭受严重的粮食减产危机,也扛住了没有从美国购买粮食美国出产小麦和水稻,其中水稻绝大部分都是出口,当时中国从加拿大和澳大利亚进口更多小麦来缓解食物危机。
教授在文章最后直接说了,有些“人”怀有不可告人的目的,不惜损害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恣意“使用”政府机构,是害群之马,是国家和人民的敌人,对于这种人的短视和狠毒、无视法律,必须采取严厉的手段和措施,以确保此事绝不会再次上演
张文雅看完这篇文章后,不得不表示佩服会说话就是牛教授以简洁的叙述方式讲了一个挺复杂的论题,并且能让绝大多数读者能看懂、能理解国家利益太高大上又太遥远,失业可真是切切实实的悬在头顶的一把刀,谁能不担心
有点危言耸听吗当然。区区一个“阿妮娅事件”并不会真正危害到两国贸易关系,但这可不是张文雅需要关心的事情。当时国家力挺她,并且做足了姿态,就是表示“我们可以”并且“我们能承受损失”,姿态做足了,该着急的就是美国了。
教授的文章偏向性太明显了,要是说其中没有肯尼思家族的影子,她可不信。
国会参议院在五月终于提交了情报机构监督faan,由泰德肯尼思参议员及另外两名参议员联合署名,五月的最后一个周一提交给国会,先去众议院进行投票。
情报机构监督faan规定必须有一个七人委员会监督情报机构在国内的活动,针对美国公民的监视和监听行动必须有部门主管批准,并且要交到监督委员会备案,这两个步骤缺乏某一个步骤都将被视为“违法”,部门主管和该机构都将受到惩罚,最严重将提起公诉,罚款或入狱。
众议院投票将在六月的第二周周一进行。
参议院投票将在七月的第一个周五进行。
张文雅忙得要命。
刚搬了家,才刚适应新居的生活,签售告一段落,又要去华盛顿了。最高法要她在五月的最后一天去报到入职,五月三十一日刚好是周一。
肯尼思的华盛顿公寓在阿纳科斯蒂亚河畔,风景很好,可以远眺杰斐逊纪念堂;要是楼层再高一点,还可以看到五角大楼和附近的阿灵顿国家公墓。
张文雅去过一次阿灵顿国家公墓,是去参加杰姬的葬礼。杰姬和总统前夫合葬在一起,旁边还有他们早夭的儿子小帕特里克的墓碑。鲍比叔叔的墓地也在附近。
他俩是周日中午开车到的华盛顿,将携带的行李放进公寓,吃了午餐。下午,买了几束花,两个人悄悄的去了阿灵顿国家公墓。
他们订婚后还没来过阿灵顿国家公墓。不是必须来祭拜,但要是来了,小肯尼思准会很高兴。这事是她主动提出来的,他十分欣慰,感动得稀里哗啦的。
祭拜不是只能在亡者的忌日,就像礼物不一定要等到生日或是节日才能赠送,那样就显得刻意又冷漠。
两个人一起握着花束,先在杰姬的墓碑前放下一束粉色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