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停的意思,赵旸就懒得去坤宁宫用膳,就让东宫的小厨房做火锅,他和晏殊一起吃。
晏殊没有拒绝,留下来和赵旸一起用午膳。
是鸳鸯锅。
晏殊年纪大了,不能吃辣的。
赵旸喜欢吃辣。
吃了一会儿火锅,赵旸和晏殊都热出了汗。
“冬天就应该吃锅子。”赵旸给晏殊夹了几块羊肉,“还有羊肉。”
“殿下说的是。”吃了一会儿羊肉锅子,他就感觉全身暖和了不少。
说起锅子,晏殊就跟赵旸说了些关于锅子的历史和趣事。
赵旸听得津津有味。
有一点,他非常佩服晏殊,那就是晏殊是真的饱读诗书。他觉得用一句话来形容,那就是晏殊就行走的图书馆。
据说,翰林院的里书都被他看完了。
翰林院里的书成千上万,晏殊竟全部看完了,真的是一个狠人。
用完午膳,晏殊就离开了。临走前,他给赵旸布置了业,让赵旸写一篇有关民以食为天的文章。
对于写诗文一事,赵旸早已经习惯了,毕竟这些年来,他写了不少文章。
晏殊离开后,赵旸没急着去午睡,毕竟吃饱饭。他和曹许坐在火炉前,一边喝茶,一边烤栗子吃。
“殿下,我们要去堆雪人吗”每年冬天,殿下都会堆雪人。
“雪太大,等雪停了再堆。”赵旸刚说完,就想到一件事对元松说道,“你今年去采雪了吗”每年冬天,赵旸都会让元松他们采雪,后留着第二年泡茶喝。
“采了。”元松说道,“今年雪大,小的们采了不少。”
“那就好。”赵旸又想到一件事,皱起眉头来,神色是担忧,“多地方都在下大雪,王胖胖他们正在回汴京的途中,我担心他们途中会有危险。”
原本王安石他们一家人是要在中秋节前赶回汴京城的,但是他们刚出发没几日,舒州出了事,他们一家人又回到了舒州。
上个月,王安石他们一家人再次出发上路。如今,正在回汴京的途中。
赵旸担心他们一家人回汴京的途中冷,还派人给他们送去炭火,这样他们途中也能烤火取暖。
“殿下,王胖胖他们一家人应该会找客舍住下来,毕竟雪天不方便出行。”
赵旸想想觉得也是“希望他们一家人在客舍或者民宅里。”
王安石算到要下雪,就没有急着赶路,留在了客舍。
被他算中了,第二日就下起了雪。
时,王安石和王胖胖坐在炕上看书、写字。
赵旸把炕弄出来后,快就传到汴京城以的地方。除了老百姓家里,客舍和驿站里都弄了炕。
王胖胖正在给赵旸写信,跟赵旸说他在途中的况。
王安石则在看太阳书局的报纸。不过,他看的报纸有些过时了,是几个月前的。
是他们在离开舒州前,赵旸给他们寄过去的报纸。
王夫人也坐在炕上,正在给王胖胖修改棉衣。她听到窗犹如鬼哭狼嚎的风声,心中不免有些害怕和担忧。
“也不知道这雪要下到什么时候”
王安石说道“后日,雪就会停。”
王夫人是相信王安石的话,听到后日就不下雪了,心中便松了一口。
“那我们后日上路吗”
“不上,雪刚停,路上全都是积雪。”王安石老神在在地说道,“等雪化了,我们再赶路。”
“听你的。”王夫人说完,忽感慨道,“幸好曹娘子派人给我们送来银子和衣物,不我们一家人要冻死在路上。”这是赵旸让曹皇后派人送的。他担心王安石一家人的银子不够,到时候住不了客舍或者驿站,他们一家人真的有可能冻死在路上。
“我们这些年真的受曹娘子一家人帮助多。”
王安石倒是不是在意“日后慢慢还。”
“肯定要还的。”他们这次回汴京城,也给曹娘子他们一家人带了不少东西,希望曹娘子他们喜欢。“雱儿,你还没有写好信吗”
“没有,我有多话要跟阳阳说。”王雱已经写了五张纸的信了,但是他完全没有停下来的意思。
“你写信也暂时送不出去啊。”
“等到了下一站,可以让驿站的人送信。”王雱一边写信,一边说道,“阳阳一直在等我回去。要不是下雪,我们离汴京城又近了一些。”七年没见,也不知道阳阳长成什么样呢了,是不是和小时候一样好看。
“七年没见,阳阳应该长大了不少,也应该出落得一表人。”
王安石听到这话,却说道“不一定,有的小孩子小时候长得好看,长大了就变得不好看。”说完,他睨了一眼王雱。
王雱注意到他爹的眼神,登时炸了“爹爹,你什么意思,你是说我长大长丑了么。”
“难道不是吗”
“我没有,我明明长得更好看了。”王雱又说道,“我肯定比爹爹你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