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您讲公羊传,我没有学。”
“福慧,读了四书,我可以考考吗”
赵旸听到这,在心里默默翻了个白眼,是不是每个先都喜欢考问啊。
虽然在心里吐槽,但是他嘴上却“可以。”
“所谓齐其家在修其者。”先就了这么一句。
赵旸都没,直接答道“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之其所贱恶而辟焉”
当赵旸道此谓不修,不可以齐其家。这里,先就断了他,问他这段含义是什么。
赵旸把这段含义了出来,先非常满意点了下头。随后,先又考问赵旸孟子。赵旸不仅一字不差把文背了出来,也非常准确出这篇内容含义。
先见赵旸回答很不错,兴起又考问他语和中庸,结果赵旸又答对。
自从三年前大病一场后,赵旸就发现他大脑像是通了一样,变得比以前聪明了不少。不止如此,记忆力也变得非常好。毫不夸张,他现在记忆力就是传中过目不忘。所以,他学过东西,不管时隔多久,他都记得非常清楚。
先看着赵旸眼神越来越灼热。此刻,赵旸在他眼里就是一个宝贝。
这孩子不仅能熟记四书内容,把四书里每篇内容解非常透彻,这份聪明可不是六岁孩子有。
别先赵旸惊到了,就连苏轼他们一群学子也赵旸震撼到了。
他们读了不少年书,如果先突然抽问四书五内容,他们不一定能答对。可是,福慧这个小家伙毫不迟疑就把先提出来问题答对。
“福慧,刚刚我公羊传内容,听懂了吗”
“听懂了啊。”刚刚先是公羊传里宣公六年内容,赵旸听过这篇内容里故事。他把自己对这篇内容解跟先了。不止如此,他结合其他历史事件来阐述。
先见福慧这个漂亮小娃娃熟知历史,望着他眼神越发火热,表情也变得激动起来。
“得好,太好了”先越发喜欢赵旸。在他眼里,赵旸就是一个读书好苗子。他知道赵旸是官宦子弟,这几天是来太学试学。这么有天赋聪慧学,先不错过。“福慧,学过史记”
“学过一点。”他跟师兄学过一点史记。
先再考问赵旸,但是现在在课堂上,不好再继续下去。他朝赵旸慈爱笑了笑“福慧,坐下来吧。”
“谢先。”
先强压住激荡心情,恢复一脸严肃模样“我们继续宣公七年。”
等上到宣公十年,先才让学子们休息。
“福慧,跟我来一下。”先对赵旸招了招手,神色非常和蔼可亲。
赵旸面露疑惑,不过是乖乖到先跟前。
“先,您有什么吩咐吗”
先非常慈和问道“我可以跟聊聊吗”
赵旸一听这,就知道先要跟他聊什么。
“可以啊。”
“那我们吧。”先牵起赵旸小手,往他休息方去。
学堂里,苏轼和苏辙兄弟俩同窗包围了。
同窗们纷纷向他们听福慧事情。
苏轼他们自然不会把福慧真实份出来,只是他们朋友,家里有先教导他。
有同窗来太学试学人都是官宦子弟,猜测福慧一定是朝廷命官家孩子,所以他读书才这么聪明。
见同窗们都夸福慧聪颖,苏轼和苏辙兄弟俩非常骄傲得意。虽然福慧不是他们亲弟弟,但是他们一直把福慧当做弟弟。
休息了一刻钟,苏轼他们继续上课。这节课,他们上是谷梁传。
赵旸没有回来,在跟先。
先没有急着一上来就让赵旸来太学读书,而是问他平日里喜欢做什么,喜欢吃什么,喜欢看什么书
他这么做是让赵旸放松。
随后,他就问赵旸为什么会来太学试学。
赵旸非常老实他朋友苏轼和苏辙他们在太学读书,他也来太学读几天书。
先又问他,在太学读书怎么样。
赵旸他刚才才在太学读书,不知道好不好。他要多读几天,才知道太学读书好不好。
先见赵旸这个孩子年纪小小,但是却非常早慧稳重。
又问他,不在太学读书
赵旸他不知道,因为他才来太学。
先听到他这么,没有再多什么,让他这几天好好体会。
赵旸原本以为先会极力劝他来太学读书,没到先并没有这么做。看来,先对太学非常有信心。
先又跟赵旸了一会儿,这才让他回去。
等赵旸离开了,先就跑去找周教授。
“教授,来太学试学孩子真是曹家吗”曹家是武将世家,居然能教出读书这么聪明孩子,真是让人不到。
周教授微微颔首“是曹家。”
先又问道“嫡系吗”
周教授略微思索了下“应该不是嫡系,曹家嫡系孩子中没有六岁孩子,可能是旁系。”
“教授,这孩子读书非常有天赋。”先把他之前在课堂上考问赵旸一事跟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