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待几天,苏辙非常高兴,并且表示今晚他要跟赵旸一起睡。
赵旸走进苏辙他们的学寝,好奇地四处看了看,发现环境真不错,而且设施也非常齐全。
苏辙把赵旸带来的菜肴热了热。
在他们房间的中间,有一个火坑,里面摆放着木柴,上面吊着一个炉子。平时,苏辙他们用来烧水,也用来煮一些东西吃。
他们晚上读书,有时候会饿,就会把从饭堂带回来的面条或者馒头煮一煮。
过了一会儿,苏轼和沈括回来了。
沈括见到赵旸非常高兴“福慧,好久不见,你这段时间还好吧”
“我很好啊,倒是沈大哥你怎么样,习惯太学生活了吗”赵旸上下把沈括打量了一番,见沈括气色和精神都不错,心里便放心了。
“早就习惯了。”沈括感激地看向苏轼他们兄弟俩,“这都亏了阿轼他们帮忙。”
“我们也没有帮什么忙。”苏轼闻到红烧肉的香味,直吞口水,“我们先吃饭吧。”
“阿轼,你馋红烧肉了吧”
被赵旸看出来,苏轼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笑“好久没吃红烧肉了。”
“那先吃饭。”
苏辙已经把赵旸带来的菜肴都热好了。
沈括吃过饭堂里的红烧肉,他觉得挺好吃的,但是苏轼他们认为一般般。
苏轼他们经常在沈括面前说赵旸带来的红烧肉才是人间绝味,饭堂里的红烧肉跟赵旸带来的相比,一个天上,一个地上。
沈括觉得苏轼他们说的太夸张了,不过他现在吃了赵旸带来的红烧肉,发现苏辙他们说的一点都不夸张。
赵旸好笑地看着苏轼他们抢红烧肉吃“你们慢点吃,不要噎着了。”
苏辙他们只顾着吃红烧肉,暂时没空,也没有嘴跟赵旸说话。
很快,赵旸带来的红烧肉被沈括他们吃的一块肉不剩,甚至连一滴汁都不剩。
除了红烧肉,赵旸还带了羊蝎子和烤鸭,也被苏轼他们吃完了。
虽然吃完了,但是苏轼他们吃的意犹未尽。
沈括感慨道“这才是美食啊。”他之前去州桥夜市吃过美食,但是跟福慧带来的菜肴相比,就差远了,尤其是红烧肉。
“怎么样,是不是人间绝味”苏轼觉得他还能再吃几大碗红烧肉。
沈括点点头,非常认同地说道“的确是人间绝味。”
苏辙感叹道“还是福慧家做的红烧肉好吃。”
赵旸一脸得意地说道“那是,我小娘娘做菜可是非常好吃的。”说完,他想起一件事情,问道,“苏伯父和苏伯母在来汴京的路上吗”苏洵离开汴京有好几个月了吧,算算时间,也该从眉州来到汴京了。
“爹爹和嬢嬢要等到秋收结束后才能来汴京。”苏轼说道,“家里有很多事情要安排,所以爹爹他们暂时来不了汴京。”
苏辙说道“其实,爹爹他们不用来汴京。”
“伯父他们不放心你们两个在汴京吧。”赵旸又看向沈括,问道,”沈大哥,你的父母呢“
“我爹爹和嬢嬢很放心我。”沈括的父亲是官员,不可能来辞官来汴京陪儿子读书。
“福慧,先生说你爹爹病了,你爹爹的病好了吗”这一两个月,苏轼和苏辙他们又去拜见了欧阳修。
“好的差不多了,不然我也没空来找你们啊。”提到欧阳修,赵旸又想起一件事情,“沈大哥,没想到你也成为了我的师弟啊。”
沈括来到汴京后,赵旸就向欧阳修推荐过他。
欧阳修就让苏轼他们带着沈括来见他。虽然沈括在诗文方面的才情不如苏辙他们,但是沈括在其他方面很优秀。
以前的欧阳修看人只看诗文,不过自从三年被贬去滁州后,他就不再纠结诗文上的才情。
“还得谢谢福慧你推荐我。”沈括站起身,朝赵旸行了个礼,“见过福慧师兄。”
赵旸被他突然行礼吓到了,连忙站起身扶起他说“沈大哥,我叫你师弟是开玩笑的。”
沈括笑了笑,没有再叫赵旸“师兄”。
接下来,四人边喝茶,边聊天。当然,茶也是赵旸从宫里带出来的。
苏轼和沈括得知赵旸会在太学里待几天,并且会和他们一起读书,当然非常欢喜。
“福慧,你晚上和我一起睡吧。”
“哥,我跟福慧说好了,他今晚和我一起睡。”苏辙伸手抱住赵旸,一脸戒备地看着他哥哥。
“阿辙,我是哥哥,福慧应该先跟我睡。”
沈括也想和赵旸一起睡,但是他不好意思开口。
“这样吧,我今晚跟阿辙睡,明晚跟阿轼睡,后晚跟沈大哥睡。”赵旸没想到他成了香饽饽,各个都想跟他睡觉。
苏轼很是不情愿地点头“行吧,那就这样安排吧。”
赵旸又关心地询问起苏轼他们这一两个月的情况,有没有发生什么事情。
这一两个月,赵旸虽然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