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一个家教老师,不知道此刻那小子是什么心情。
远夏每周二周六晚上给屈文渊上两个小时英语课,也是跟那个学生一样的收费标准,每小时五角。
屈俊清本来要多给点,因为这是高中生,但远夏坚持收一样的价格。
远夏忍不住想笑,他以前听说过不少研究生博士生给自己导师的孩子辅导功课,都是免费劳力,屈老师太君子了,还给自己发工资。
回到宿舍,里面正热闹,不止他们宿舍的,还有隔壁宿舍的,只听见上铺的刘杨说“得嘞,大忙人终于回来了,赶紧抓伕。”
徐团结过来,伸手勾住远夏的肩“小六,我们成立了一个诗社,这周六要招收社员,一起去吧。”
远夏在宿舍排行第六。
远夏将书包放下来,拿起桌上的搪瓷缸喝凉白开,一口气喝完,这才说话“我又不会写诗,去诗社做什么”
“不会写诗,会读诗也行啊。你普通话这么好,朗诵肯定特别好听。去吧,去吧,我们好不容易想干点事业,兄弟你不支持一下不够哥们啊。”徐团结怂恿他。
远夏觉得他们简直就是瞎搞,说“咱们是机械系,搞什么诗社这不是抢文学院的饭碗吗难道不该弄个科技社团之类的”
“那多没意思,本来咱们成天跟机器打交道,给人的感觉就是冷冰冰硬邦邦的,没有情趣和文艺细胞。诗社多文艺啊,这样就显得咱们能文能武了,多有内涵。”刘杨说。
远夏笑着说“星期六什么时间我又找了份家教,星期六晚上。星期六我只抽得出半天时间。”
徐团结说“就星期六下午。到时候你负责发传单,记住,一定要多发给女同学。”
远夏明白过来,敢情是利用自己去吸引女同学他已经答应下来了,又不好反悔,将信将疑地说“文学院没有诗社吗”
刘杨说“我查过了,文学院只有文学社,没有专门的诗社。咱们诗社主要是吸引热爱诗歌的朋友们前来,为志同道合者一片栖息之所,一个心灵的港湾。”
远夏看着刘杨,忍不住笑起来“老五你这么喜欢诗歌,当初怎么没报中文系呢”
刘杨翻白眼“你以为我不想啊,我爸认为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不让我学文,非让我学理”
武劲松毫不留情地揭他老底“其实他就是嫌弃咱们院里女生太少,想利用这个渠道多认识女生。”
他们所在的工学院男女比例接近101,倒不是女生就真不适合学工科,而是这个年代,女生上学的机会比男生少得多,能考上大学的就更少了。
远夏说“那你们应该弄个手风琴或者吉他,一边谈一边唱,那样回头率会更高。”
刘杨说“你以为我不想啊,我手风琴在家里没带来,下学期我无论如何都要带过来。”
七十年代末到整个八十年代,随着思想的解禁,被禁锢了十余年之久的文坛出现了一群叛逆的年轻人,他们以模糊朦胧的意象来抒发自己的情感,诞生了一个非常著名的诗歌流派朦胧诗派。
年轻人,尤其是象牙塔中的大学生深受影响,会写几首酸诗,那绝对是魅力的加分项,追女朋友都多几分把握。
远夏不知道他这些同学是不是真爱诗歌,但是肯定有不少人是冲着结识女同学去的。
他不怎么懂现代诗,除了少数的几首,他体会不到它们想表达的意思。论抒发胸臆,还是我们的古诗更贴切,不过可能好诗都被写尽了,现代人想寻出路,只好另辟蹊径吧。
星期六下午,远夏被拉去社团招新。地点就在去二食堂的路上,工学院的教学楼和宿舍都离一食堂更近,不过全校女生宿舍靠近二食堂,这醉翁之意很明显了。
远夏还被拉着打扮了一下,他本来穿了一件蓝布上衣,被刘杨拉住了,塞了一件白衬衫给他“穿我的衬衫。”
远夏看着他“我这衣服怎么了,干净整洁,不挺好的吗”
刘杨说“衣服没问题,但是跟文学爱好者气质不搭。”
远夏忍不住好笑“文学爱好者还挑衣服”
刘杨说“你别管,叫你穿你就穿,不用你洗。”
远夏听说不用自己洗,便将自己上衣脱了,换上白衬衫。
他也知道,白衣少年确实更具杀伤力,郁行一就喜欢穿白衬衫。
作者有话要说关于市场换技术,这两天看了些文章,感慨颇多,当初咱们的领导人提出的路线极其有远见,这些年咱们的发展也颇能见到成效,不过还是有一批买办混迹在我们的发展队伍中,只顾眼前利益忘了初心。后文我会体现一些。
不能不说咱们的领导人非常高屋建瓴,如今西方国家看到中国的发展,再也不会有发达国家愿意用技术换市场了,他们只愿把发展中国家当成血汗工厂,所以我们中国的崛起实乃天时地利人和不可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