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五章 繁荣(3)(2 / 3)

万姓注目,唯吾斯民,救济四方”

这是典型的华国公文方式。

不绕圈子,不用玄学,更不按典故。

只以每一个人都可以理解和明白的文字,描述事情的前因后果,讲述为什么要这样做怎么做以及做了以后,会得到什么结果。

广成子咽了咽口水,神魂在颤栗中发抖。

因为,他耳畔,传来了山呼一般的欢呼声。

“天尊在上”几乎所有人都开始鼓掌。

显然,这个公文,得到了包括凡人在内的所有人的支持。

可是

“中原列国,如今纷争并起,有邪祟、凶孽趁机而动”

“又有因果暴走,天人感应,水旱并来,蝗虫四起,瘟疫生发”

“逃难之民,数百数千万之巨”

“华国不过八九千里之地,如何供养得起”

广成子自语着,他怎么都想不清楚这个问题。

赈灾,是几乎道统都要面临的严峻考验。

本会元,姬周道统的崩坏,就和一场天灾直接相关。

六月飘雪,大江、大河,一齐封冻。

庄稼冻死,牛羊倒毙。

万里冰封,百万民居倒塌。

饥民以千万,诸侯不能救。

周天子也救不了。

于是,原本还想着去泰山封禅,开启帝朝之路的姬周王室,被一巴掌打翻在地。

第一个考验,就已经失败

失败迅速在道统之中蔓延。

失败也让整个道统迅速衰败。

那一个个来投的修士,纷纷脱离道统。

诸天帝君,除了那些实在没办法的人之外,纷纷斩断与姬周之间的因果。

不过一日,姬周道统就成为了三界孤儿。

最后,连大罗天玉虚宫也放弃了。

巫妖二族随之蠢蠢欲动

这就是道统的现实。

不能失败,也失败不起

昔年,姬周全盛之时,尚且抗不过一场止步于大河的夏日雪灾。

如今的中原,可是大劫之前,因果暴走,导致的灾异啊

这等灾异在烈度和频率上,远超当年姬周面临的雪灾考验。

小小华国,地不过八千里,人口不过千余万,怎么敢说救如何能救

还有,这些凡人还有那些修士是怎么回事

他们不知道,自己要面对的是什么吗

几百万,甚至上千万的难民潮啊

他们疯了吗

不像啊

那为什么

广成子不能理解。

他只能深深吸上一口气,然后走到一个商贾身旁,轻声问道“尊驾,为何华国官府要接受那中原难民”

对方看了看广成子,皱起眉头“阁下是初来华国吧”

广成子点点头“在下刚来几个月”

“嘿”那人笑起来“这就难怪了”

“你可知我华国立国之本”

“嗯”广成子不懂了“不是天尊教化吗”

商贾点点头道“这是当然”

“天尊所教,以民为本”

“自昔年沙水河畔,不过一村之地,数百口之众”

“区区二十余年,便有地方九千里,垦荒千万顷,户户仓禀丰实,灵粮遍藏,而众生则几有千万之口”

“这都是以民为本,以众生为根的缘故”

“当年,天尊讲道之时,我也曾有幸在旁旁听,于是知天下众生皆兄弟,万姓同胞皆手足之理”

“所以,救济众生,帮扶有难,就是我华国的根基啊”

“与那众生平等、有教无类一般重要”

商贾说着,骄傲不已,一副与有荣焉的神色。

广成子听着,感觉自己面前的人,似乎是个傻子。

好似被西方教的佛法度化了一般,简直愚不可及

他忍不住问道“这中原难民,恐怕有数百万”

“而且,将一年比一年多”

“华国救得了吗”

“有这么多粮食吗”

商贾笑了起来,看着广成子,好似看傻子一样“怎么救不了为何救不了”

“华国旧年,不过四千里之地时,就曾一岁救助难民两百万,皆妥善安置,编户齐民”

“现在,华国积蓄,远超旧年,怎救不了”

“别说一岁几百万了,便是上千万,也是救得”

“华国村有公仓,乡有乡储,县有县库,郡有郡藏,中枢更有着中枢储备”

“这些仓禀,就是为了备灾而建”

“还能从楚、陈、蔡、随、越等国,采买粮食”

广成子眨了眨眼睛,想起了自己一路看到过的,那一个个遍布在华国乡村、城邑的粮仓。

这些仓储,满满的都是粮食。

稻谷、粟米、小麦、大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