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
来者,正是西方教教主接引道人所斩出的佛门身,也是集合了接引圣人证道宏愿因果之身阿弥陀佛
且是阿弥陀佛的真身
那虚影非是虚影,而是实体
此乃西方圣人宏愿所致的结果。
接引道人昔年为证道所发宏愿,一日不曾圆满,阿弥陀佛便一日不得真实。
圣人道躯,就一日有缺,终有瑕疵。
所以,西方教被玄门视为旁门,是合理的。
圣人,练就混元,自生阴阳,真实不虚,开辟虚空,寄托道果,自演五行循环,自生乾坤八卦。
而西方的圣人,却非如此。
就像眼前的阿弥陀佛。
他非真实
只是虚妄
只要其宏愿未曾圆满。
那么,这阿弥陀佛,就永远只会是佛门弟子嘴中的阿弥陀佛,经书之中的佛祖。
他无非出现在三界,
甚至不能踏足三界。
假的就是假的。
绝不能踏入真实。
因为,真实与虚妄并存之时,那么,总要有一个烟消云散
故而,玄门四圣,其实都在私底下想过一个可能若能设计,引西方二圣的佛门化身踏足三界。
那么,是不是就意味着,可以围杀圣人
并让西方二圣彻底的跌落圣位,乃至于灰灰
当然,这只是一个设想,一个可能。
从未有人尝试,也不会有人去尝试。
一个被逼到绝境的圣人,若要鱼死网破,哪怕下一弹指就要灰灰,但在这一瞬间,他依旧可以让三界地动山摇。
圣人们永远不会考虑和设想,将另一位圣人逼到死角的选项。
得不偿失,也太过危险。
阿弥陀佛合十而叹“贫僧若不亲自前来,何显诚意”
说着,阿弥陀佛就抬起头,直勾勾的看向通天教主“不瞒道友,贫僧此来,是来与道友化解昔年因果的”
“昔年,封神一劫,道友门下不幸入劫,贫僧与准提师弟,虽有冒犯,却也是天意如此”
“这些年来,道友门下,在贫僧西方,虽不说是待之如子弟,视若宾客,却也未曾缺了礼数”
“道友门下,在西方之人,迄今一人未折,便是明证”
通天教主哈哈大笑起来“阿弥陀佛,不愧是阿弥陀佛”
“不愧中央婆娑世界之主,西方教主化身”
阿弥陀佛垂首,无尽佛光流转,只是道“圣人不仁,以众生为刍狗”
他当然明白,通天教主言外之意。
但他不在乎。
昔年,西方教从南瞻部洲、东胜神州,化缘无数仙山、灵脉。
又掳走大批散修、截教弟子。
这其中龌龊无数,难以言说。
但,圣人不同于他人。
正如他说
圣人不仁,以众生为刍狗
只要圣人需要并且愿意。
三界众生,上至准圣、诸天帝君,下至凡人黎庶,飞禽走兽,皆为刍狗。
统统是假的。
统统是些泥土所塑,草木所编,金石点缀的刍狗。
区别不过是精致与粗糙。
仙佛神明,也是这样看凡人的。
天上一日,人间一年。
仙佛一梦,人间早已沧海桑田。
过去种种,烟消云散,现在种种也迟早不复存在。
故而,仙佛不在乎凡人。
而在圣人眼中,仙佛也好,凡人也罢,都是一样。
平等、易碎、难存。
妆点的再精致的刍狗,也会在时光中腐朽。
最终,与凡人无二,一并腐朽,一同灰飞烟灭。
昔日,三千紫霄客。
如今,已不足百十。
昔年,夏后氏如日中天,庙堂之上,准圣为相,殿陛之间,金仙为臣。
如今,皆已风吹雨打去。
这就是现实。
时光的现实,三界的现实。
也是圣人眼中的天地观。
通天教主笑的更加大声了,他看着阿弥陀佛“道友慈悲,若是如此,那么贫道,将道友门下统统送入大劫”
“不知道友是否还可如现在一般”
阿弥陀佛叹道“若贫僧门下,果是孽障缠身,因果深重,天意注定应劫,贫僧别无二话”
“况且”
阿弥陀佛语重心长的劝道“冤冤相报何时了”
“还请道友莫要记挂昔日小怨”
“道友当为长远打算,当为道统考虑”
通天教主握着青萍剑,笑的更加肆意。
正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
大道向左,道统理念南辕北辙。
本就没什么好谈的。
西方之道,空寂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