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六十五章 条件与棋子(1 / 3)

听着圣人之言,云中子垂首再拜,只能狡辩“师叔明鉴如今人间之事,与弟子关系不大”

“人间秩序,乃广成子师兄所建”

“这千年来,弟子一直自守终南山,未曾踏足人间半步”

“呵呵”通天教主摇摇头“道友以为贫道在这碧游宫,什么也不知道”

“贫道自然知道,道友这千年来自守终南山”

“然而”

“道友难道不是三界众生养育,天地孕育的人物”

“若无天地慈悲,岂有道友”

“若无众生供奉,道友又岂能在此”

“天地养育道友,众生供奉道友,就是为了让道友潜修仙山,自我清静的”

云中子听着,自然知道,这是截教大道的道理。

修炼有成,要报答天地与众生

因仙人,乃是受天地养育,众生供养,方能得道

所以,昔年殷商深陷劫数,决意奋力一击。

帝辛于朝歌之中,在闻仲等人辅佐下,毅然尊奉截教大道,不祀鬼神

乃是欲逆势而行,裹众生之力,横渡劫数。

一旦成功,不仅仅殷商天命可续,便是截教道果也可成熟

可惜,却是神通不敌天数。

双拳难敌四手

当四位圣人都站到截教对立面时,截教的失败,就已经注定

无奈之下,云中子只得谢道“师叔教训的是”

但对圣人教诲,却并不在意。

他确是天地孕育的,也确曾受众生供奉。

他也确实部分赞同截教的大道修炼有成,要回报三界众生与天地。

也只是部分赞同而已。

就像现在,让他深入劫数,云中子是肯定不会答应的

原因很简单云中子不仅仅认为自己的修为,乃是来自于天地之恩,众生养育。

他还认为,自己的一切,都是他努力修炼,辛苦得来的

更是他前世行德,积福所致。

故而,他也只是稽首一拜,绝口不提下界之事。

开什么玩笑

此时下界,便是圣人恐怕也难免为因果所纠缠,为诸般孽障缠身,稍有不慎便是折损气运,自斩道体。

他辛辛苦苦,修炼到今天。

可不是为了去因果劫数之中送死的。

通天教主见着,也是冷笑两声。

但他明白,其实云中子算是好的

若是广成子在此,连错都不肯认

广成子等人,早已经被阐教大道彻底洗礼,成为了阐教大道的木偶。

在广成子这样的人的道心之中,他们的一切都是他们应得的。

与众生毫无干系。

众生在他们眼中,只是蝼蚁、棋子罢了

甚至,在他们眼中,人间是多亏了他们的荫庇和照顾,才能有如今

不然,愚昧的凡人,早已经自蹈死地。

想着这些,通天教主便道“道友以后还是勿要再以师叔称呼贫道”

“贫道受不起”

早在封神大劫之前,截教就已经和阐教在道统上,激烈对抗起来了。

早已经没有了昔年的同门之谊。

云中子默然,但还是坚持说道“师叔慈悲”

“您是知道的弟子虽非师叔门下,但对师叔大道,素来有所认同”

“封神劫前,便多次与师叔门下论道,寻求解脱杀劫之法”

“奈何天意弄人,因果纠缠,终于是兵戎相见”

“但师叔明鉴,绝龙岭后,弟子就已经退回终南山,不再过问世事”

“其后种种,与弟子全无干系”

通天教主听着只觉好笑,若是他没有目睹过另一方天地的景象,没有目睹过凡人依靠自身创造的奇迹。

他或许还能信上几分。

但如今嘛

通天教主道心之中,只有不屑

便挥手道“汝之所言,诸般种种,不过强行自辩而已”

“汝还是直说吧”

“此番来碧游宫,究竟所为何事”

他已经厌倦了再与阐教之人争论大道是非了。

既是因为道不同不相为谋。

也是因为通天教主明白,云中子此番登门,定是有事相求

不然,他怎么有脸登门

定是遇到了什么不得不求截教的事情

云中子只能俯首拜道“师叔慈悲”

“弟子此番厚颜求见,乃是想求师叔赐下灵宝,护弟子一时周全”

通天教主点点头,心道“早说嘛”

便问道“是妖师出了星宿海还是冥河出了血海”

然后他自己答道“定是妖师出了星宿海了”

脑后的混沌钟,在那道德金轮之中听到妖师的名讳,微微摇动。

显然,混沌钟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