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晔的视线从众人脸上扫过。
但每一个接触到他视线的人,都选择了避开,不与他对视。
很显然,他们不会在这个时候站出来,为他说话。
不提贺星回,现在站在他对立面的人也够多了除了旗帜鲜明的礼部尚书陈昌之外,还有已经表态过的武焕和张本中,以及韩青这位中书令。另外严文渊虽然没有开口,但上回提起此事的时候他就在场,想来早就已经做好了选择。
这五个人的分量,没有谁会想上去掂量一下的。
何况还不是为了自己。
虽然他们都觉得戴晔有点惨,身为吏部主官,竟然连这种与自己息息相关的大事,都没有提前得到消息,但是又不得不说,他这种当面强烈反对贺星回的做法,也显得有点蠢。
但戴晔自己并不这么认为。
贺星回对他有意见,这是他早就意识到的事。所以在听见“科举改革”这四个字,他就立刻反应过来,她这是要夺他手中的权权力之争向来都是如此激烈,他此刻不开口反对,就再不会有开口的机会了。
只是他本来以为,在场众人都是世家出身,大家站在相同的立场,应该会有不少人并不赞同这种做法。他只要做第一个站出来的人,自然会有人附和。
却不想接连被武焕和韩青一阻,最后竟变成了这样的局面。
更没想到贺星回会这么狠,直接将此事交给礼部去筹备。如此一来,他就被架在空中,不上不下了。
但戴晔终究是个能屈能伸的人,要不然当年也不会选择与勋贵联姻,换来这半生的平步青云。如今见事情已不可挽回,他立刻道,“既然殿下心意已定,那臣亦无话可说。但臣还是保留对此事的意见,世家传承多年,要培养一个出色的弟子尚且艰难,何况寒门贸然让他们入朝为官,恐怕会生乱,还望殿下慎重。”
这是再次剖白自己是一片公心,并没有私情,所以即便反对皇后的政见,也情有可原。毕竟身为臣子,本来就有劝谏主上的职责。
他本来还有些话要说,但转念一想,又觉得不急在这一时。
贺星回既然还没找到理由撤了他这个吏部尚书,那他就可以继续参政。而这改革科举之事,可不是一朝一夕能成的,也不是在场这几个人说了就定,势必会拿到朝堂上去商议。到时候,再让手底下的人开口,就会从容许多。
他就不信,满朝那么多世家出身的官员,还会只有自己一个人出声反对。就算是身边这些人,现下看起来是支持的,谁知道私底下又会是什么想法
只要人心不齐,他就依然还有机会。
而且此刻皇后已经占了上风,万一再来一次“突发奇想”,他也没法应对。还是让其他人出头,自己静观其变的好。
这般想着,戴晔渐渐冷静下来,朝贺星回一拱手,退回了自己的位置上。
可惜,贺星回今天是铁了心不想让他安宁了。
在众人都表示对改革科举之事没有意见,可以直接拿到早朝上去商议之后,大伙儿本以为今天的事情就到此为止,却不想贺星回又拿出了奏折,“诸位对封赏之事可还有什么想说的若没有,就照这个来准备吧。”
她将手里的奏折交给春来,由她转呈给其他人传看。
不过事实上,这封奏折,众人私底下早已看过了。这是师无命请功的奏折,西北那边的战果一统计完,就赶着送过来了。
这封奏折里的内容,很多人其实并不满意。
但此刻,或许是因为贺星回才展露过威风,大殿内一片肃静,没有人贸然开口。
“看来大伙儿都没有异议了。”贺星回见状,便笑着道,“那户部就尽快筹备”
“殿下”硬着头皮出列的,还是戴晔,“殿下,臣以为不可。”
没办法,他在心里念了几十遍“静观其变”,却还是不能眼睁睁看着贺星回将此事定下来。其他人都不愿意出头,他也只能咬牙站出来。
“为何不可”贺星回看向他,“当初我答应师无命,大战之后的封赏由他做主,你们也是在场的。”
“是。可这封赏折子里写的东西,实在是太荒唐了”戴晔一脸冷肃,“大战之所以能取胜,是因为从朝廷到地方,所有人勠力同心、奋不顾身。可殿下看看,师无命请功的都是些什么人全都是他这一战之中才临时从底层提拔起来的人,是他的私臣心腹这样的封赏,臣不能同意。”
“戴大人所说的勠力同心,我很赞同。不过奋不顾身的,只有前线的将士们吧”贺星回道,“师将军将他们列在前面,有什么问题”
问题就是这些人全都是没有任何背景家世可言的泥腿子
戴晔身后的两股势力,无论是北地世家还是开国勋贵,都迫切地需要这份军功。尤其是北地世家,他们之前被师无命清洗过一次,损失惨重,剩下的这些要是还没有功劳,很快就会失去在军中的根基。
本以为师无命就算偏向自己人,也不会愿意得罪世家,大家可以各领一份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