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他们的家人救回来。
华国全国上下则扬眉吐气,各地平民都大吼大叫庆祝起来。
至于文人,则有的发表欢欣鼓舞的文章抒发纯然的喜悦,有的则将之和当年的马关条约联合起来,对比华国如今的不易。
许多感情比较充沛的,看着两份条约,泪水簌簌而下。
在弱小时,这个曾经强大杰出的民族,受尽了屈辱
而如今,虽然决定性的胜利还没有彻底来临,但是足以鼓舞大家了。
萧遥过得不大好,因为她最近心情很好,却不得不装出难过的面孔面对东瀛人,委实不好受。
不过这是个美好的负担,她这些天背负起来,甘之如饴。
条约签订之后的十天,东瀛开始将6000万两白银送来,随着白银而来的,还有东瀛那些相对比较新的机器。
华国的海军不行,也没有什么航母潜艇之类,所以华国只负责在华国本土接收白银和机器,若白银和机器没有到达本土,便算东瀛未曾还款。
因为这个原因,东瀛纵使想途中遣人假扮海盗也没办法,
华国各派别收到白银和机器之后,并没有马上放人,而是先将白银和机器运回自己的秘密基地。
在这段时间内,被华国大军合围的东瀛军队需要的吃喝,全部由东瀛,为此,东瀛又给敲去了一大笔钱。
一个月后,各派的东西都运送回去并且安置妥当,便开始处理俘虏。
首先,身体比较好的被各军挑选出来进入俘虏营,身体不大好的赶到一边。
接着,身体好的俘虏被卸了枪械赶往各势力建的俘虏营,身体不好的留在原地统一处理。
最后,俘虏抵达俘虏营后,身体不大好的俘虏被整编成10个师,押送给到沿海。
花形以及三井等在华的东瀛官员,此时已经全部来到沿海,交接了俘虏后,便乘坐大船以及战舰回东瀛了。
萧遥作为身份没有暴露的情报员,被要求留在华国,时刻注意着华国的东瀛。
用花形的话来说,就是“我们东瀛永不言败,我们一定要再次踏足这片大陆”
萧遥见他完全没有追究珍子死一事,便觉得他顺眼了些,因此点点头,认真地答应了。
反正情报部门多数是她的人,到时她要怎么做,又怎么和东瀛说,由她说了算。
东瀛人撤离华国之后,华国东西两派开始了和谈。
然而大家都知道,两派之间必有一战。
东瀛也知道,保守派得知华国有可能有内战,担心萧遥遭到池鱼之殃,因此马上给天皇施压,要求召回情报部门主管。
扩张派日夜想着卷土重来,如何肯让萧遥回来,因此和保守派吵起来。
只是由于接连失利,扩张派气势大不如前,很快露出颓势。
扩张派不甘,很快想出了另一个办法,说道
“现如今我工落后,与香肠国差距巨大,整个东瀛,能如愿拿到香肠工或者其他工业技术的,只有渡边。正好保守派不让渡边驻守华国,我看不如让她到欧洲去谋取资料,而情报部门其他人员仍然驻守华国”
这个提议很让人心动,当下扩张派和中立派马上表示支持。
保守派则眼前一黑,对萧遥来说,华国是普通危险,但是欧洲绝对是顶级危险的。
可是一切都是为了东瀛,他们完全没有办法反对。
会后,泽北接连拍了自己几巴掌“都怪我,都怪我,若不提出让渡边小姐回来,或许渡边小姐不用去欧洲”
萧遥是华国人,她长的是华国面孔,所以她在打起来的华国虽然危险,但并不突出。但是去了欧洲便不同了,萧遥不是欧洲人,那张面孔十分突出,走到哪都是人群中的焦点。
战前萧遥去走一趟没什么,现在整个欧洲都在大战,再去便危险了。
可是为了东瀛,他们什么也不能说。
这次战争是东瀛从未有过的惨败,举国上下都为此哀伤和激愤,他们不能提出任何阻止东瀛变得强大的理由。
萧遥拿到从东瀛来的命令之后,略一犹豫,便答应了。
去欧洲虽然危险,但是起码不用留在华国看自己人自相残杀她也知道,两派迟早有一战的。
做下决定后,萧遥很快收拾好东西,又给西派留了信,随即对外借口说不想看自己打自己人,就坐船出海了。
叶沉得到消息时,萧遥已经坐大轮船离开了。
他抹了一把满是飞灰的脸“我会等你回来的”
李先生与季先生得知萧遥的选择,都长叹一声“她是个悲天悯人的人,离开也好。”
他们格局大,自然知道萧遥不愿意面对的是什么,若是能够劝服东派走人民路线,他们也不想打起来。
萧遥虽然去了欧洲,但是并没有放弃对情报的掌控,而是让手下最信任的几个情报员有情报时给她发信,而非发电报。
刚到了欧洲她便知道,东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