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秋和沈夏姐妹俩纷纷提出想法。
周氏闻言也道“是可以买些料子,而且可以多买几匹,叫你们大伯娘和三婶儿她们也都做两件儿新衣裳穿。”
沈秋一听立马问“那大伯和三叔呢要不要给他们也选两匹料子做新衣裳还有大虎二虎三虎,是不是也不能落下”
周氏犹豫了一下,不知道是不是在心里计算着买这么多料子要用的银钱。
但想了半晌后,总归还是点头同意了。
“行吧,但这样就不用一人一匹了,买上几匹料子,够他们一人做一身儿新衣裳就行。”
不然买的太多,即便他家如今条件宽裕,也没那么多余钱买其他东西了。
总不能好不容易往家送一趟东西,却只送几匹布料吧
那多不合适。
其他人也明白周氏的意思,闻言纷纷点头。
然后又继续开始想给家里买的其他的东西。
什么京城特有的,保存时间长一点的吃食。
模样古怪以前在青元县从没见过的玩具。
三房也就罢了,毕竟沈三郎他们上一次还跟着二房来过一次京城。
可大房就不同了,这期间一直留在镇上守着小吃店,对京城更是只存在于想象中。
因此很多三房见过大房却没见过的东西,沈秋这次都提了出来,准备给大家送回去一份儿。
周氏一边记下他们几个提出的要买的东西,一边又不断在心里盘算着买下这些要花多少钱。
等最后感觉已经完全超出预算了,才赶紧叫停。
然后数了数,好家伙,足足十几样东西。
而且每样都不止一两份。
“行了行了,再买下去咱家的日子也不用过了。这亲戚间来往是长久的事儿,咱也不能一次性把钱花光了,下次难不成就不送了”
尤其再过不了几个月就要过年了。
到时候他们不管能不能回家,给大房和三房带的东西都是必不可少的。
现在就把所有新鲜玩意儿全买一遍,那等过年怎么办
总不能又买一堆买过的东西带回去吧。
沈秋他们一听周氏这么说很快也反应过来,他们是有些激动,想买的东西太多了。
于是赶紧控制自己,只让周氏在这些东西里整理出最合适的十样,然后其他的就等着下次再说。
周氏自然同意,麻溜儿的对着一堆东西挑选,最终选出了十样要买的东西,然后就催着几人赶紧回屋去睡了。
第二天一早,沈秋一家早早的便起来了。
收拾一番过后,一家四口一起出门去买东西。
等到看时间差不多了。
周氏就让沈夏和沈二郎先回去。
顺便将他们买下的东西也一起带回去。
她自己则是跟沈秋再继续溜达溜达,看看附近有没有什么合适的铺子出租的。
沈二郎拿上东西应了一声便走。
沈夏也跟着他一起回了店里。
这会儿天气已经越发冷了,外出穿的衣服也越来越厚。
不过好在今天天气不错,沈秋和周氏走走停停看了好几条街,等看的差不多了,两人身上也走的冒汗了。
再看一眼时间,马上就要到店里忙起来的时候,于是不敢耽误,两人连忙又往回赶。
好在是赶在店里坐满之前进了门,然后又一刻不停的继续忙活起来。
不过经过这么一上午着急忙慌的赶时间,沈秋忽然又意识到了,她家店该招人了。
尤其最近店里生意越来越好。
眼看着光靠她爹和白米两人在前面已经有些忙活不过来了。
每天关店以后,这两人都累得够呛。
沈秋看着也心疼。
正好今天陈西也来店里吃饭了。
沈秋趁着柜台前不忙的时候,便赶紧找过去跟陈西说。
“陈大哥,恐怕还得再麻烦你,帮我们店里再招两个人。”
陈西最近隔三差五就喜欢来沈家饭馆吃上一顿。
跟沈家人的关系也越来越熟悉了。
闻言毫不犹豫点头“没问题啊,想要个什么样儿的,我一会儿回去就帮你留意着。”
沈秋想了想道“一个腿脚利索,能在前面跑堂儿的,一个会点儿灶上的活儿吧,能在后厨帮帮忙的。”
毕竟生意好了,后厨也越来越忙活。
不光是前面沈二郎和白米两人。
后面的周氏和沈夏也越来越忙不过来了。
就连吕婆子现在都不光是帮着洗碗了,厨房许多打下手的事儿,她现在也会帮着做。
沈秋最近都已经打算给这两人涨工钱了。
只是还没找到合适的时机告诉他们而已。
但周氏和沈二郎那边她却是已经都通过气了。
两人也都表示了赞同。
陈西现在每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