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4章 刮“台风”(3 / 3)

国潮1980 镶黄旗 6290 字 3天前

没达到宁卫民的个人预期。

实际上,这部剧的收视率还在当年山口百惠创造的收视率之下,更没法和万民空巷的《昨夜星辰》相比。

这直接导致宁卫民的广告公司相关业务的收益也同样低于预期。

不过好就好在宁卫民不是还拥有邓丽君这个亚洲歌后嘛。

从因果的角度来说,宁卫民推动促成邓丽君参加1988年春晚这件事,他也算直接推动到了两岸关系的进展,当然他也就能享受到这次“台风”的好处。

雾制片厂的《摘金奇缘》是这一年大陆内地目前最卖座的电影,在目前电影院观众急速流失的市场环境下,重新达到了上映两周场场爆满,引来黄牛无数的盛况。

而《摘金奇缘》的电影原声带,从本质上说则是邓丽君在大陆内地所发行的第一盘个人专辑,于是尽管电影方面的收益,宁卫民是一点捞不着,但音乐专辑还是卖疯了。

不知道是不是当代人都存了“欠邓丽君一盘磁带钱”的想法,反正宁卫民所定下的八百万盘磁带首批发行量是完全不够卖的。

增发又加了四百万,眼下还不知道够不够呢。

唯一能够确定的,是这张音乐专辑已经注定要刷新大陆内地磁带发行的最高记录了。

而且由于这部电影的主题歌《川流不息》原本就是日本演歌派的传世之作。

这首歌曲风大气,借景抒情,表达的是歌手崎岖的人生经历所带来的感悟。

与那首来自宝岛的《掌声响起来》其实在音乐表达上颇有异曲同工之处。

这同样也引起了内地众多民族歌手的兴趣。

一时间许多人都开始翻唱这首歌,大有谁不唱这首歌,就有点落伍的意思。

所以,算是堤内损失堤外补。

宁卫民也算是用魔法抗衡魔法,他利用同样是来自宝岛的亚洲歌后抗衡了“台风”的对大陆内地音乐市场的降维式的侵袭。

但这也只是暂时的,宁卫民很清楚,内地娱乐业翻天覆地大变革的时代即将到来。

未来是原创音乐的时代,也是港台歌手的时代,内地搞流行音乐的人们日子可不怎么好过。

信息、经验、技术、演出水平,都要领先于内地市场的外人,将会主导内地音乐市场长达二十年之久。

而且还不仅限于音乐,影视剧行业,恐怕更是属于这种情况的重灾区。

像这一年,大陆内地真正获得观众高度认可的电视剧,除了前面提到过的两部之外,只有一部陈道明和朱旭主演的《末代皇帝》。

或许是因为想借电影《末代皇帝》的热度,也或者不满意大利导演的作品太过偏离历史。

国家电视剧制作中心在同名电影拍摄完成后,立马组成人手拍出了这一部忠于历史原貌的传记片。

至于电影方面,由于宁卫民借助日本市场反哺回大陆内地的经费还没有那么快就产生直接结果。

这一年大陆内地还算是质量过得去,能有高票房的电影也就是陈培斯的《傻帽经理》,和在西柏林电影节上获奖的《红高粱》了。

说是青黄不接都算是粉饰之词了,也难怪内地观影观众以百万的数字持续减少。

没有好电影,看个毛啊。

所以如果宁卫民不想看到历史重演,还想尽自己的力量,在未来的这二十年,为大陆演艺界的人多谋点福利,不让所有的肉都被“外来的和尚”抢走。

那么如何应对,将成为宁卫民即将迎接的巨大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