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九十一章 老钱(1 / 3)

国潮1980 镶黄旗 5853 字 4个月前

或许是因为皮尔卡顿是赤手空拳,白手起家的。

大师从年轻的时候就养成了高效的办事习惯。

或许也是因为出于对好朋友亨利·拉卡米耶的关心,大师为他的困境忧虑已久。

如今既然从宁卫民这里好不容获得了有可能解决问题的钥匙,大师很是希望能马上和他的这位好朋友当面会谈,想要尽快把接下来的行动方案确定下来。

于是乎,时不我待,大师马上拨打电话设法联系上了亨利·拉卡米耶。

然后就带着宁卫民驱车赶往,与之会面。

至于松本庆子,大师也只能满怀愧疚地改变原计划,延迟了接风宴,对她说声抱歉,先让高田美带她回酒店休息了。

亨利·拉卡米耶居住的乡间别墅在巴黎西郊,位于凡尔赛宫以西。

具体地点是巴黎大区伊夫林省圣莱热,因为距离巴黎的市中心足有五十公里远,哪怕是马上开车过去,也需要一个半小时左右。

这个别墅是一栋五百平方米的住宅,位于朗布依埃森林的中心地带,有一条被树木环绕的林间小路。

虽然不能算是太大,但这样的别墅却是个庄园。

不仅有美丽的房屋和花园,还有绿色森林和池塘,已经能够满足很多人的梦想。

更神奇的是这一路上,宁卫民都没有见到普通的人家。

从巴黎的第七区开始,出城之后就只能见到豪宅和别墅、庄园,可以说浏览而过的上百处宅邸统统是高门大户,就没有小老百姓的住所。

哪怕是最普通,最破旧的房产,也拥有豪阔的大门和广阔的围墙。

这不免让他倍感蹊跷,心说难道法国人在八十年代已经富庶到这个地步了吗?

总不会连普通人也能拥有这样的大宅院了吧?

这也太让人羡慕了。

幸好大师在他的身边。

作为一个已经在巴黎生活了大半辈子的人,而且已经在欧洲时尚领域功成名就,和欧洲上流社会牵绊颇深的人、

皮尔卡顿在了解到宁卫民的不解之后,送算为他做出了合情合理的解释。

敢情巴黎根本就是“东贫西富”的格局。

无论从城市还是郊区,都是西边住权贵,东边住平民。

所以城市发展也是极不均衡。

而造成这一切的根本原因都是因为风向!

说白了,近两百年来,几乎所有欧洲主要城市的风都是从西和西南部吹向东和东北部。

所以在黑色浓烟滚滚的近代,欧洲的富人阶层为了远离煤炭气体的污染,只会选择上风口——西部,来作为生活的地方。

所以说都不是仅仅限于巴黎一地了,其实在整个欧洲地区,“东贫西富”的城市发展格局都是这样定下来的。

直到两百多年后的今天,依然如此。

对此,宁卫民还真的不能不承认“存在即是合理”。

看来即便是再不可思议的现象,如果去仔细了解,也终会找到符合现实逻辑的解释。

这还不算,为了消磨时间,放松神经,皮尔卡顿甚至一路上借助这些豪宅和庄园给宁卫民详解了更多的欧洲“老钱”做派。

说来也有意思如果根据大师的观点去观察和分析的话,甚至可以明显的看出这些富人之间的差异,以及财富和社会等级的差距来。

就比如住宅来说根本不用看住宅的外观和内部,只凭车道、围墙、草坪……就能知道哪栋豪宅的主人地位更高,财富更雄厚,或者是新贵,或者是悠久历史的老钱世家。

究其原因,就是因为按照皮尔卡顿的理论,富人的阶层里用以衡量这个群体等级高低的就是“不实用”原则。

越不实用也就越能体现财富的雄厚,地位的超然。

反之亦然。

具体来说,社会等级和财富等级越高人家,他们的车道也就越长。

长而曲折的车道,远比长而直的气派,其功能仅仅是为了炫耀和卖弄。

最有档次的车道就是在“平坦的地面上拐来拐去的车道”了,这是标准的“老钱”门面。

倘若地面高低不平,存在小丘,迂回绕行便增添了实用价值故而要差上一等,不足以往前体现主人社会地位的超然。

这往往是大银行或者历史悠久公司的的掌管者,又或是基金会的管理者才会喜欢这样的车道,毕竟他们的身上还难以完全脱离实用性。

而拥有又长又直笔直车道的人,恐怕只会是毫无底蕴的新贵暴发户,这就是深藏在骨子里的价值观念和从小养成的认知来决定的。

且不光是车道样式,车道的路面材料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

浅褐色的砾石车道最佳,白色的稍逊,因为后者违背了要避免醒目和鲜明对的原则。

但砾石肯定优于沥青而这无关于材料是否来自于自然,主要是因为石子需要经常更换,花费又多,还很麻烦。

沥青柏油路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