杞人忧天。
实际上,宁卫民是最懂得术业有专攻的人了。
他从不对自己不了解的事儿随便指手画脚,尤其特别尊重上了岁数的专业人士。
真拍起电影来,别说他主动离得远远的,从不待在导演身边。
就是松本庆子化妆和拍摄,他也从不发言,就怕自己干扰拍摄进度。
何况他自己也是别有所长的主儿,别的不懂,他懂得算账啊。
像这种上千人的大场面,动用了不知多少弹药。
为了拍夜景,还得雇佣起重机来吊架铺设灯光。
仅从商人的角度来考虑,宁卫民就知道这是最耗钱的拍摄场面了。
哪怕在国内什么都便宜,比日本拍摄要便宜好几倍,但问题是日本人的工资可便宜不了啊。
一个鬼子一天报酬最少一万円,现场五六十个鬼子呢,这得多少钱
再加上这一天人吃马嚼的挑费,和拍摄消耗的装备设施,怎么也得花个二三百万円一天呢,那就是一两万美金。
十亿円虽然听着似乎很多,可仔细算算就知道了,十亿里才有几个二三百万够这么造的
要不说剧组花钱如流水呢。
宁卫民当然盼着拍摄顺利,明白越早拍完才越划算啊。
真要是十亿円都拍不完这部片子,那最后不还得他来兜底想吗
更何况就冲野村芳太郎这吃着药,点灯熬油的工作着,说话手都打哆嗦,他也不敢给人家找事啊。
无关什么尊老爱幼,他就怕万一这老鬼子真急出个好歹来,真累病了,累死了,那可就真虾米了。
陪个发送钱是小事,何处黄土不埋人
难道我泱泱中华,埋的鬼子还少吗
可问题是这老鬼子一趴下,他去哪儿再套一头能拉这磨的日本老驴去啊
十亿円的投资他总不好弃之于不顾吧
所以他再不懂事,也不能跟钱过意不去,犯不上跟他自己个儿为难啊。
而如此一来,信奉无为而治的他可就成了来探班的模范,演员亲友的楷模了。
更别说他还在力所能及的范围里,帮着剧组想辙解决实际困难的。
比方说头一天晚上听说发电机还没到,见野村芳太郎和松本庆子都着急,宁卫民就建议能不能用房车的发电机试试,毕竟三辆车呢,一起烧燃油也不小的电量呢。
结果没想到,还真就解决问题了。
两台12000瓦的“小太阳”,愣是让这几台房车的发电机给带起来。
渐渐的,野村芳太郎还主动邀请宁卫民在片场观摩,甚至安排他坐在自己的身边了。
别看都是一样的结果,但落在松本庆子和剧组其他人的眼里,都懂得这是导演对宁卫民的认可,礼遇程度可是完全不一样的。
这还不算,和导演比起来,其实还有一个人对宁卫民的感激和仰慕之情有过之而无不及。
那就是沪海制片厂委派来保证剧组生活和后勤的干部。
这个干部啊,不大像沪海本地人,是个只会照章办事,缺乏灵活变通的老实头。
严肃有余,活泼不足,偏偏对金钱过于计较,对外国人还有点怕。
所以在宁卫民来探班之前,哪怕使出了吃奶的力气,他办出来的事儿,也没法让人满意,净为自己挣骂了。
无论中日双方都把他当成不会办人事儿的蠢材。
日本人恨他脑子不好使。
同胞们骂他良心大大的坏了。
而宁卫民的那一车西瓜和一车玉米,可真是救了这个后勤干部的急。
这漂亮的一手让他豁然开朗的同时,也不免肃然起敬。
于是专门跟人打听了这事儿到底谁办的,然后诚心诚意去跟宁卫民请教。
而在宁卫民好为人师的点拨下,干部终于懂得所有的供给上,当以有备无患和饮水充足为先。
剧组整体的餐食当以方便为主,而便宜和好吃也不是化解不了的矛盾,对于剧组人员区别三六九等,给予一定特殊照顾也未必就会招人骂。
就这样,外景地的伙食和物质供应工作,几乎一夕之间有了质的飞越。
第二天,这后勤干部就申请了一辆面包车,准备了二十个搪瓷桶的开水,分两次给送到了外景地去。
然后轮流往复,这天这车就不干别的了,专门管拉桶和送水。
同时也算班车,能借着送水拉桶的活,再为剧组临时接送个人或者买点东西什么的。
另外,饮食上也改了,没有大锅饭菜了,直接上饺子和包子这样带馅儿的东西。
不但好做,好运输、好分好拿,也好吃喝。
而且等级区别和中日不同的喜好,既能体现出来,也不惹眼。
像群演们一水儿全素的大菜包子,每人五个,味道不佳,但能管饱了。
同时直接解决了餐具不足的问题,不用桌椅也无需洗手,于野外就餐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