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穷究不放,这是第几次了”
边上一个内阁中书连忙起身回答说道
“回田阁老,这是第九封了。”屋中诸人又是笑。
若说从太上皇到今上这几十年,大周朝排名人榜的话,这个施文贤绝对榜上有名。
这个施文贤,原名施世纶,字文贤,乃是当年投降爱新觉罗部的水军骁将施琅次子。
本来大周太祖建国之后,对那些曾投降建奴的汉臣打击批判,贬为奴籍,三代不可参加科举。
不过这个施世纶确实大有出息的,从一个小吏起身,一路为朝廷做出了极大贡献,最终让太上皇解除了奴籍,连续提拔他,将他从一个奴籍吏员,提拔为知县、州判官、户部主事,最终成为应天省的从三品参政道。
此时施世纶已经六十多岁,按理说这个时候该乞骸骨,可他不愿意,针对常州李府不断上奏。
原来施世纶出身奴籍,所以一直坚持抑制豪强,裁抑兼田,而应天省又是大周兼并最厉害,豪强势力最大的地方。
而应天省兼并土地最厉害的还不是什么四大家族,也不是江南甄家,而是常州李家。
这李家不是别人,而是太上皇时期的大周宰相、理学宗师李光地。
李光地本是闽人,因父亲追随大周太祖而迁居常州。
这李光地在太上皇三告老还乡,在他家名下的田产共有五十多万亩,他家还将托庇于李家的田地全部吞下,一口不出。
施世纶到任之后,状告李家侵占田地的人络绎不绝,施世纶便摩拳擦掌,准备彻查李家。
但李光地当了十几年的大周宰相,门生故吏遍布天下,太上皇也看重李光地,所以施世纶被
孝德帝继位,站稳脚跟之后,便重新启用施世纶,并把他放在应天,就是想让他严厉打击豪强,裁抑兼田。
但孝德帝想的不错,施世纶也是有才干的,但如今江南一带,官吏沆瀣一气,毕竟太上皇六下江南,又有李光地多年经营,江南甄家和诸多官吏世家的盘根错节,纵然是施世纶也寸步难行。
如今内阁首辅张廷玉马上就要致仕了,已经万事不管,田从典还未正式就任,也不好对付昔日座师,在座的阁臣更是不能多说什么。
最后田从典道“还是请求圣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