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三更合一(1 / 7)

顾炎武此人在前明遗民中, 经历也算与众不同。

他上半生为了南明朝廷辗转,中年多牢狱之灾,晚年多次拒绝朝廷征召。

但他并未完全与大清朝廷隔绝开。

许多受了顾炎武影响的人都在朝中当官, 顾炎武的外甥徐乾学是康熙年间探花,如今正依附纳兰家, 以后会官至刑部尚书。

顾炎武入京后, 与朝中许多汉臣都有来往。

顾炎武的行为准则很清晰。他希望用自己的学问影响如今的大清朝堂,但又不愿意出仕。

康熙朝中如今研读经义的人莫不以顾炎武为师,康熙早闻顾炎武大名。

顾炎武不认识康熙, 康熙不但看过顾炎武的画像,还在微服私访时偷偷观察过顾炎武。

哦, 康熙偷偷观察顾炎武的时候, 明珠跟在康熙身边。

所以康熙做出这等行为, 一定是明珠的错。

这间戏楼背后的人是皇宫, 为康熙收集消息的据点之一。

康熙想要单独的房间, 戏楼再热闹都能有。

他们所在的雅间仍能看到、听到楼下的人唱戏, 干瘦老头顾炎武神情自在, 眼神还不断往戏台子上瞟,仿佛比起康熙,戏文更吸引他。

康熙气得就想拂袖离开。

胤礽拉了拉康熙的袖子,展开双翅哒哒哒走到顾炎武身边“仰头和你说话好麻烦,抱抱。”

顾炎武愣了一下。

他低头和天真无邪的小太子对视,脸上终于多了一点无措。

胤礽可不管顾炎武的呆愣,抬起小短腿就往顾炎武膝盖上爬。

顾炎武僵硬地任由胤礽爬上他的膝盖,靠在他怀里,还长长舒了一口气,不敢置信看向康熙。

康熙忍着笑道“保成被我娇纵得厉害, 老先生请见谅。”

胤礽把顾炎武两条胳膊拉过来护住自己,仰头道“不需要见谅。不会有人不喜欢保成,对不对”

顾炎武“”这孩子穿得稀奇古怪,怎么没办法说出拒绝他的话

康熙放松下来,道“保成,你不是有话要和老先生说吗”

康熙装出一副不想和顾炎武说话的模样,是儿子非要来他才来。

胤礽看着康熙开始演戏,十分无语。

阿玛你明明非常想和老先生说话,为什么要拉我当掩护你确定我能和老先生谈论经义

哦,你还真教过我。头疼。

胤礽叹了口气,道“顾先生,圣人是不是无人能敌啊”

顾炎武做好了心理准备,但没想到胤礽居然会问这个“当然。”

胤礽扳着手指头道“可是圣人的弟子不能比圣人强,圣人弟子的弟子不能比圣人弟子强一代都比一代弱,否则就是不敬圣人,那文人不是越来越没用”

顾炎武“”

康熙若有所思。

胤礽又道“你有儿子的话,希望儿子不如你,孙子不如儿子吗”

顾炎武叹气“自然不希望。”

“荀子劝学中言,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孔子也言,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可见圣人们也是不希望的。”胤礽晃悠了两下小短腿,“现在我们熟知的经义,真的是圣人本义吗”

顾炎武道“谁知道呢。”

胤礽道“顾先生开朴学之先河,重新考据经义,是否也是想到了这个问题”

顾炎武笑而不语。

胤礽仰着头看着天花板“顾先生,我知你和大清有血海深仇。昆山屠杀,是你心中永远不可愈合的伤疤。”

康熙表情微动。

傻孩子,你说什么呢你还在他怀里呢你不怕他直接捅你一刀吗

顾炎武仍旧笑着,仿佛他怀里的不是大清的太子,面前的不是大清的皇帝。

“可你现在仍旧出现在京城,仍旧愿意为在朝中当官的汉臣们解惑。”胤礽道,“因为顾先生看到改朝换代之事已经不可避免,黎民百姓迎来了短暂的喘息。若大清能像华夏大地上其他王朝一样,哪怕它的建立充满了血腥,对黎民百姓而言,也是一件好事。”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前明覆灭已不可逆转,往前看才是对百姓好的事。所以顾先生为南明殚精竭虑,却拒绝为叛乱的三藩出力。满汉融合,让大清皇帝成为整个华夏的皇帝,让华夏的血脉和文脉在大清身上延续下去,是你现在正在做的事。”

“为此,你深深厌恶大清,仍旧在为大清培养人才。”

胤礽从顾炎武膝盖上跳下来,两只鸡翅膀合拢,对着顾炎武作揖“先生高义。”

康熙瞳孔地震。

是、是这样吗原来顾炎武是这么想的吗

康熙换位思考,如果自己一家都死在清军屠刀下,他能为大清培养人才吗

滚不死不休

他闭上眼,深深叹了一口气,走到儿子身旁,也作揖道“先生高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