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桩桩件件,简直是村子里第一件大笑话,让人听了真要笑掉大牙
“这沈家倒是有精明人。”江岑冷眼旁观着,却是挑眉感叹。
王梅自然是听不懂她这话的,740在系统空间里回应“就是,真聪明”
那个度把得太准了,正好卡在那个准线上,不会太过引起朱大刚和杨桂荣的反弹,又能让他们为了攒钱而努力节衣缩食,整日里闹的家宅不宁。
“简直就是神队友。”江岑又笑着说了一句。
740疯狂点头。
说真的,沈家人是真聪明,虽然说拿房子抵押,但是他们若真是去要杨桂荣的房子,且不说能不能做到,就是做到了,在十里八村也别想落下好名声了,毕竟人都是同情弱者的,而且最麻烦的是到时候无处可去的朱大刚肯定又会拖家带口的回来,江岑那才是要给烦死呢
如今这样才刚刚好。
日子就这么一天天过去,朱大刚和杨桂荣这一家在村子里彻底成为笑柄。
江岑和王梅的小日子却是一如既往,有声有色。
如果说唯一有哪里让她感觉到不太愉快的,就是随着年纪增长,朱大刚的儿子朱明远也开始理清了一些关系,然后有事没事就跑来找江岑卖乖讨巧。
他有点养歪了,但也没完全歪。江岑也不介意给点东西或者逢年过节给他发个红包。
一是不让别人说江岑这个当奶奶的太冷漠无情,二来也是江岑觉得这小孩儿也是可怜。
真的,有朱大刚和赵金凤那样的父母,对孩子来说是真可怜。
这样一过就是好几年,江岑一直活到了九十多,到这个时候,村子就只有她和杨桂荣这两个高龄老人了。
病来如山倒,但在病倒之前,江岑还是给王梅安排好了一切。
这个时候的王梅也是五十岁了,因为这么多年江岑对她的调教,她的性格和生活习惯等方面都有些改变,比以前柔顺讨喜了不少,这也能让她一个人活得更好。
于是,等到王家人准备过来接王梅回家的时候,才知道王梅已经住进了敬老院。
或许是城里人和农村人的观念不同,在城里可能觉得把老人送去养老院不太好缺乏家人关心什么的,在乡下农村,敬老院却算得上是一个香饽饽的存在,不是随便谁家老人都能住进去的。
其实王梅的年纪还没到,还是江岑在其中周转了一番,又托人脉又花钱的,而且这几年经常带着王梅去敬老院熟悉。江岑没了之后,王梅伤心过后,也很快适应了敬老院的生活。
李淑云知道她各种养老保险的存在,再等个两三年就能每月领钱,相当于城里人按月领工资一样,当然是想把她领回去。
但一来敬老院这边不同意,二来朱大山朱大河朱大红三兄妹这么多年跟江岑婆媳相处十分愉快,日久见人心,本来对王梅就比较亲近了,也感谢她一直陪着母亲,加上江岑的遗产也大部分让他们分了,对于母亲临终的遗愿让王梅在敬老院生活,他们也是会看顾着的,哪里会让李淑云这么搞。
王家人也只能放弃,不过后来王杰和他的儿子也知道王梅手中有钱,逢年过节还是会去敬老院看望她,过年也会接她回家过年。
而王梅被江岑用心教育,这么些年,也已经学会了去银行取钱,学会了把自己的银行卡拿好。有这些钱,这些只有她活着才会每月按时打来的钱,王梅一个人在敬老院也是过得滋润。
更别说还有这么多年一直跟她们婆媳交好的陆文杰一家人也会时不时到敬老院来看她,算是对别的有不轨之心的人的一种震慑,这样一来王梅就算在敬老院也从来没憋屈过。
后来很多人都羡慕王梅,虽然是个傻子,但是一辈子都没为人生烦恼发过什么愁。
哪怕被男人嫌弃跟丈夫离婚,也能和婆婆一起吃香的喝辣的。甚至婆婆死了都还给她安排的妥妥当当的,把她送到敬老院,每月都有大笔钱款进账,直到死都舒舒服服的。
而这时候的人提起江岑,再也不会说什么刻薄婆婆了,全都说她是打着灯笼都找不到的好婆婆。
当然,这种说法不包括赵金凤那一支的人。若是有人非要扯上赵金凤,说江岑如何苛待她这个后来真正给江岑生了孙子的儿媳妇,那大家也要说一句,那都是赵金凤咎由自取,江岑还是个明事理的好婆婆。
说起朱大刚,江岑死后,其实他是去闹过要分遗产的,因为到这时候,他们欠沈家人的债都没还完,他也实在过够了和杨桂荣在一个屋檐下整天扣扣索索的日子,自然就想搬回来,反正江岑不是死了吗
只可惜,江岑早已写了遗嘱,所有财产,房屋土地存款等,都没他的份想要回来,也行,给继承了房屋的兄弟按月给房租
打主意不成,朱大刚又只能回去窝着,又跟杨桂荣差点干仗。
说来杨桂荣也是难得了,她比江岑年纪还大,这些年干活也多,苍老的不像话,但就是没病没灾,一直活着。
只不过这时候,活着对她反而是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