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斗力。虽然大明这边得到好处的几乎都是地方军阀的私军,但至少这些地方军阀在明面上还是在向朝廷效忠,并没有出现叛乱的兆头。
按照海汉官方的说法,是因为海汉也是汉人政权,与大明同根同宗,所以才希望能够保持兄弟邦交。但费策贤认为这并不是海汉选择和平的全部理由,海汉从大明得到了劳动力、原材料和销售市场,这大概才是海汉愿意跟大明和平相处的主要原因,并且在辽东协议中也有非常露骨的体现。如果大明拒绝向其这些条件,那海汉就未必会像现在这样淡定地与大明建交,将争端都放在谈判桌上来解决了。
费策贤并不认为海汉的军力足以灭掉大明,但他也清楚要在南方组织起能与海汉抗衡的武装力量非常困难,要战而胜之更是希望渺茫。否则朝廷也不会眼巴巴地忍了这么些年,早就该点起兵将渡海到琼州岛剿匪了。
海汉简史中对于历年的战事都有记录,虽然不是很详细,但也足以让费策贤在脑子里理出一条海汉发迹的时间线了。海汉的对外扩张几乎都是伴随着大规模的战事,而这次海汉调遣部署在大明海岸线的兵力南下集结,显然行动规模也不会小到哪里去,费策贤也很想知道,待这次的军事行动结束之后,海汉的实际控制地区又会有怎样的变化。
只可惜费策贤是个文官,对于军事的了解程度也仅限于从京城出发之前的恶补,实在很难依据现有的信息来分析海汉接下来的战事走向。否则他就应该明白,海汉对西班牙殖民地动手的意义可不仅仅只是为了报复旧怨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