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十七听完情况介绍之后,见何夕没有马上下达具体的指令,便知道上司是在等着自己发表对这事的看法,当下连忙主动开口道“首长,那卑职便先说说自己的看法,请首长指正。”
何夕点点头,示意他接着往下说。
徐十七道“苏克易这个人本身就是华裔,跟我国基本没有文化上的隔阂,在收集情报方面本身就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他代表东印度公司驻扎在三亚,出入我国各个部门的频率也很高,说不定就是在哪个部门办事的时候偶然听说或是看到了什么相关的文件内容,未必见得是有人故意出卖消息给他。”
何夕没有表态,只是鼓励他继续分析“说说你的理由。”
徐十七继续说道“卑职的理由也很简单,苏克易跟我国打交道的时间已经有好几年了,来三亚也不是最近的事了,这个人在安全情报方面几乎没有出现过什么漏洞,可以说是非常小心谨慎。但当着施首长的面抛出了这个料来回击葡萄牙人,他应当会提前考虑到泄密这件事的后续影响有多大,如果这个情报的消息来源是荷兰人的渠道,那就极有可能因为我们的事后追查而暴露。我认为以苏克易一直以来的办事风格,不会如此草率行事。”
徐十七给出的理由与何夕也是不谋而合,安全部驻巴达维亚的情报头子成大朋早就跟苏克易打过交道,那时候苏克易还仅仅只是东印度公司的一名华裔办事员而已。对于这个人的行事风格,安全部有比较详实可靠的记录,何夕在召来徐十七之前就已经研读了一遍,也认为苏克易不太可能在神志清醒的状态下犯这种低级错误。
“那么问题就来了,如果他不是情急之下失言的话,抛出这个料必然是带有某种目的。像这样的消息,只要暴露一次,实际上就没有价值了,苏克易是想达成什么样的效果或目的,才做了这样的举动”何夕也开始参与到讨论之中。
“他或许就是要有意引起我们的关注,然后误导我们去清查与此事相关的部门和人员,借机制造混乱。”徐十七尝试着分析道“就算我们最后什么都没查出来,大概也还是会在心里埋下一根刺,荷兰人也说不定有什么长远的打算。”
何夕道“与此事有关的,商务部、海运部、国防部,还有我们。迭戈号这事的保密层级不低,所以也只有少数高层官员和经办此事的人员知道消息。如果真的要进行梳理排查,名单应该不会超过五十人。”
徐十七听上司这个意思,似乎还是决定要进行排查,当下便应道“那卑职先把这名单列出来,然后看看其中哪些人与苏克易在近期有过接触,先作为重点排查对象。苏克易不管去拜访过哪个部门,肯定都会有访客记录,一查便知。”
何夕见徐十七领会精神的速度极快,当下也是满意地点点头道“不管他的目的是不是要误导我们进行自查,安全部该做的工作就得做。还有,除了公务会面以外,苏克易最近的私人行程也要调查一下,毕竟我们现在还不能确定他的情报来源是否是在工作时间得到的。”
徐十七道“那国防部那边能不能先给颜首长打声招呼,免得起了误会。”
军方对于安全部来说就是一个不愿主动去触碰的麻烦,因为军方有自己的情报体系,国防部军情处的人一向都不乐意安全部介入军方事务,特别是查案这种事,军情处一向认为军方的涉案人员应当由军方自行调查和处理,而不该由国家情报机关插手。徐十七过去在办案过程中也没少在军方碰钉子,这种事如果首长这个层面不先打招呼发公函,下面办事的人肯定会困难重重,难以达成目的。
何夕点点头道“我待会跟国防部那边打个招呼,让军情处跟你衔接一下工作。”
即便是何夕出面,也不太可能说服国防部向安全部低头,所以这事的最佳处理方式,便是让两边合作完成国防部内部的自查工作。否则以颜楚杰那直性子,大概又会在执委会喊苦,说什么“东厂暗算兵部”之类的玩笑话了。
至于商务部跟海运部,在这方面就要相对弱势一些,安全部查案,他们就只有好好配合的份。何况这事本来就是商务部长施耐德报的案,商务部对调查工作的配合肯定不会存在问题,只需给海运部那边再稍稍做些工作就行了。
议定大致计划之后,何夕便不再过问细节了,直接便将这个案子交给了徐十七处理。安全部的事务繁多,何夕也不可能在这种泄密程度说不上太严重的案子上花费太多时间,他也确信以徐十七的能力应当能够把这事查个水落石出。
徐十七回到自己的办公室之后,立刻便召集手下开会布置任务。安全部按照职能分作了不同的处室,而徐十七所在的便是负责案件调查及外勤行动的特勤处。这个处下面又分了若干个行动小组,目前远在北方的龚十七带那组人的编号就是一组,而徐十七带的组便是二组。
这一组人的编制并不是固定不变的,一般会保持一个七到十二人之间的固定班底,然后根据任务的需要,会从其他处室抽调人员临时补充进来,待任务结束后再解除编制。比如1634年年初三亚发生的西班牙间谍案,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