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而其中的第一步已经在春季攻势中得以实现,现在就等第二步了。只是沈志祥一直以为这事会由海汉军方全权操作,倒是没想到海汉竟然会派了一名执委到辽东来操办此事。不过由此也足见海汉对待此事的慎重态度,这让沈志祥反而放心了许多,毕竟如果海汉想将此事敷衍过去,是绝对不会让白克思这样的大人物特地跨越数千里海疆跑来辽东与东江镇商谈此事。
当然了,沈志祥所不知道的是,商议东江镇军民的回迁问题,仅仅只是白克思此次北上辽东的诸多任务之一,他也并非专程为了这件事而来。不过现在春季攻势告一段落,趁着这两天白克思不是太忙的时候,钱天敦便将沈志祥请来,打算商量着把东江镇回迁的实施方案定下来。
沈志祥很谨慎地应道“钱将军、白大人,末将此番来时,叔父便有叮嘱,东江镇回迁辽东之事,一切听从贵国安排。所以还望两位明示,末将照办便是。”
沈志祥主动将姿态放得很低,这也立刻获得了白克思的好感。他接触过形形色色的大明官员着实不少,而态度像沈志祥这样谦卑的却并不多见。绝大多数大明官员即便是在私底下已经被海汉收买,甚至是变相投靠了海汉,在明面上也还是会摆足架子,极少有像沈志祥这样初次见面便主动跪下来的举动。
白克思原本也想过如果东江镇对回迁一事提出太多的细节要求,那少不得还要当面敲打一番才行,但没想到这沈志祥根本就没问海汉的计划,立刻就满口答应下来,似乎丝毫不担心海汉会在这事的态度上有什么反复。
白克思和钱天敦交换了一下眼神,便对沈志祥道“小沈将军,那我就先给你介绍我方的计划,有什么意见,你可以提出来,大家一起商量着办。这事说白了也是为黎民造福的好事,我们也想尽快推动实施。”
沈志祥恭敬地应道“末将愿闻其详。”
当下白克思便拿出一本簿子,翻看上面的内容,开始向沈志祥介绍海汉的移民回迁规划。
海汉在旅顺西北方向三十里,靠近渤海湾的临海平原上给东江镇划出了一块大约三平方公里的地皮,作为东江镇军民回迁辽东的临时驻地。目前东江镇在皮岛等岛屿上驻扎的总人口约莫还有一万出头,安置在这个地方虽然会稍显拥挤,但生存条件绝对要比皮岛好得多。毕竟这边至少还能有耕地可供粮食种植,而皮岛上漫山遍野的盐碱地却是难以克服的生存障碍。
海汉农业部已经为东江镇准备了相应的粮食作物种植计划,并且在初期将继续向东江镇赖以生存的粮食,以平稳度过头几个月的空仓期。虽然不见得都是白米白面,但至少可以保证东江镇军民的存活无忧。
白克思说到这里,停下来对沈志祥问道“小沈将军有什么问题吗”
沈志祥其实心里也一直在打着小算盘,海汉人一来就先说粮食问题,看似极为东江镇军民着想,但沈志祥听在耳中却是有不一样的味道,总觉得对方是在借此拿捏敲打自己。东江镇军民要回迁到辽东,粮食供应确实是一个无法回避的大难题,一万多口人,每天需要消耗的粮食可不是小数目,而海汉是他们目前所能拥有的唯一一个稳定的粮食来源,只要稍稍使点手段卡东江镇一下,就很容易造成民情的波动。
但沈志祥迫于形势,也不能对海汉的安排说什么,毕竟人家愿意粮食就算是天大的恩赐了,东江镇也根本没有讨价还价的资本。所以与其提出无谓的意见,倒不如爽快一点,接受海汉的安排。沈志祥很快便权衡出轻重,摇摇头应道“东江镇军民对贵国救助感激不尽,便按贵国的安排就是。白大人,请您接着说。”
白克思见他知情识趣,又多了几分好感,当下便继续介绍相关的安排。在军方已经决定暂时不收编皮岛军的前提下,海汉对于东江镇军民安置的最重要环节,就是这些人是否要完全接受海汉的行政和司法管辖。
东江镇过去都是以总兵府马首是瞻,不过今后到了海汉的地盘上生活,再由总兵府掌控大权,对海汉来说未免就有诸多不便,而且也绝对不愿意见到自己的控制区内还有其他不受控制的武装力量存在。
白克思为此设计了一套处理方案,将东江镇军民分开进行安置。东江镇部队长期部署到金州地峡一线驻扎,而军属则安排到规划出来的这块地区定居。部队在军事上接受海汉军方的直接管辖和调动,而后方的军属驻地则由海汉实施行政和司法管辖权。
这样做的好处显而易见,将东江镇军民拆分开来,在前线服役的军队顾忌后方家人,不易生出贰心;而在后方安置的军属没有军队就近撑腰,加之粮食供应在一段时期内将被海汉掌控,也就不会那么容易出乱子。至于弊端嘛,或许就是会让东江镇现在掌握兵权的某些人不太开心,毕竟到了海汉手底下听命,可就没办法再像以前那样自行其是,谁的命令也不听了。
沈志祥听了白克思的计划之后也不禁暗暗佩服海汉人的谋划,这样的安排虽然拆分了东江镇的军民,但在名义上还是保存了东江镇的编制存在,而且将发生变故的可能性降到了最低,这无疑是一种极为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