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城墙也未必真能挡得住海汉炮火。
而最近杭州城中的传闻也越发丰富,不知从哪里开始流传出来海汉军前几年在南海的各种战绩,打安南,打佛郎机人,打红毛人,一路从南海打到浙江,似乎从未有闻败绩。虽然其中肯定有夸大其词的部分,但民众对于这些未经证实的传闻却很容易相信,毕竟海汉军在城外驻扎多日,而明军却显然拿不出什么有效的应对办法,这已经足以证明海汉军的实力了。
海汉军在城外也没闲着,就在营地外架起了火炮阵地操练起来。不过好在他们的目标不是杭州城,而是有意在城外圈定了一处主人已经逃入城中的宅院,来进行实弹打靶训练。隆隆炮声响起,将那处宅院打得尘土飞扬,城头上的守军明知对方的攻击目标不是自己,但看到坚固的砖墙在炮弹打击下变成一堆堆的瓦砾,依然是不免心惊胆战。
城中的官员们认为这是海汉军的一种示威行动,但海汉军会不会突然失去耐心,将示威行动变成攻打杭州城的行动,谁也不敢妄下定论。而且以海汉军目前所展示出来的火炮数量和作战水平,就连都指挥使刘峰也不得不暗自庆幸没有再派出守军大部队出城去与海汉决战,否则这么多火炮一起发动,所将造成的人员伤亡必定会是一个可怕的数目。
从城外传来的炮声无疑是让城内原本就已经很紧张的气氛更加濒临崩溃,尽管官府一直对民众宣称杭州城固若金汤,海汉军绝对不可能攻破这座坚城,但城外时断时续的炮声却仿佛是重重地打在官府脸上。虽然海汉军实际上并没有攻打城池,但城内有不少人都已经在盘算城破之后要如何才能保住自己的身家性命了。
那些过往与海汉有贸易往来的商人,原本在前些天还是官府的眼中钉肉中刺,但最近几日却一下子成了香馍馍,家中的门坎都要被访客踩平了。
众所周知,海汉在浙江最有影响力的莫过于他们的贸易体系。尽管官府一直没有认可海汉在本地的通商权,但实际上民间有许多商人早就跟海汉建立了合作关系,这其中也不乏有官员在背后支持的商家。而大家都知道这些人有路子与海汉联系,甚至是有某些共同的利益,城破之后能够保得周全的大概就是他们了,自然就有许多人想通过这些路子来求个安全就算抱不到海汉的大腿,能借到个屋檐挡风遮雨也好。
仗没开打,这杭州城的民心却已经垮了大半,原本历史上清军在十年后打到杭州,这里的军民会选择不战而降,开城迎接清军,看来倒也不是毫无征兆,从现在对待海汉军的态度就能看出一二了。
当然了,社会气氛会在短短数日内转化到当下的状况,也不仅仅只是城外海汉军示威的作用,前期以各种身份混入城中的海汉眼线着实不少,也正是依靠着这些人在城里不停地散播各种言论,带官府的负面节奏,才会让舆情朝着不看好战果的方向迅速滑落。而城内的各个衙门对于这些舆论攻势的反应显然有些后知后觉,等察觉到的之后已来不及澄清,也没法追查其源头了。抛开单纯的军事实力先不谈,在宣传战场上海汉也是占据了明显的上风。
在这样情况下,自愿代表大明担任和谈使者的曲余同终于抵达了杭州城,对于正处于热锅蚂蚁状态的王畿来说无异于救命稻草。王畿甚至来不及通知军方的人过来,便先行单独接见了曲余同。等刘峰等人接到消息赶过来的时候,这两人已经谈得七七八八了。
“本官已与曲大人议定,由曲大人代表浙江都司,出城与海汉人商议退兵之事,各位大人可有什么意见”王畿待人来齐,便迫不及待地宣布了自己的决定。
刘峰应道“让曲大人独自前往敌营,未免有些危险,以本官之见,起码还要去一名武官,也好有个照应。”
曲余同一听便知刘峰是什么意思,这当然不是真的在担心自己的安全问题,而是信不过自己,想要派人同去以便监视自己的言行。不过去到海汉营中之后自然有人照应,曲余同倒也并不担心刘峰的人能玩出什么幺蛾子,当下一揖道“多谢刘大人关心,下官来得匆忙,加之宁波防务要紧,所以未带武官随从同行,这人选安排,但凭大人吩咐。”
刘峰进曲余同也不反驳,一口便答应下来,当下倒不便再为了反对而反对了,只能应道“那便由指挥佥事祁杰祁大人,随你一同前去,你们遇事多商议商议,莫要独断专行,中了海汉人的套”
曲余同应道“适才听王大人说起,前几天祁大人还率军出城迎击海汉军,下官对祁大人的勇气也是佩服得紧”
祁杰就在旁边坐着,听闻这话脸色也是有点为妙,只是拱拱手应道“曲大人过奖了”
前次祁杰率军出城,还没开战就差点乱了自家阵脚,回城之后也是被刘峰好一顿训斥,之后的行动就没有让他再到一线参与了。刘峰不是看在祁杰跟随自己多年的份上,连撤他职的心都有了。这次曲余同主动请缨要去跟海汉人和谈,刘峰便想好了要派个亲信同去,一是监视曲余同的言行,二来如果真的谈成了,那这退兵之功,军方也是要占一半的,祁杰也能将功补过,在官场上挽回一点颜面。当然了,如果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