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8章 捂盖子(4 / 5)

1627崛起南海 零点浪漫 8462 字 2022-03-18

最大的短板仍然是兵力不足,即便战力已经可以吊打对手,但由于兵力太少,仍然无法在面积较大的区域内展开攻势。类似这次攻击杭州,如果兵力足够就完全可以分兵去附近州县展示武力,进一步向浙江官府施加压力,但现在却只能将参战部队都集中到这里,以抵消对手在兵力上的巨大优势。

按照事前所制定的行动计划,在杭州城下的战斗要尽量控制在十日之内解决,否则拖的时间太长,把小规模冲突生生拖成了全面战争,那就与海汉的震慑目的不符了。如今在杭州城下的交手已经让明军折损了数百人,这样再继续打下去,局面恐怕真的会向无法收拾的方向发展,王汤姆内心也稍稍有些犹豫,是否还需要加大对杭州的攻击力度来施加压力。

不过他的顾虑其实有一点点多余了,杭州城里现在已经吵翻了天,一些有路子的富人士绅设法买到路子,开始举家撤离杭州。而海汉军正在调兵遣将,接下来就是围攻杭州城的说法也在城内不胫而走,信息的不对称导致许多民众对此信以为真,即便是无法离开杭州城外逃的人,也开始设法囤积生活物资和补给。城内的粮食价格在短短两天之内就翻了五倍之多,但就算这样也仍是供不应求,只能由官府来接手管控粮食买卖。

尽管官府声称城内的粮食储备足够至少两个月的消耗,但粮食价格的急剧变动和官府出手管控市场的举动,仍然是让民众感到十分不安。杭州城在大明统治下这两百多年来一直都是过的太平日子,还从未被敌军兵临城下而无力反击,不管是官府还是民间,对这种状况的承受能力都相当差。海汉军虽然还没有正式对杭州城发动攻势,但城中的社会秩序却已经乱了。

按理说如果双方都是铁了心要打一场,那么大家各自拿出家底来,在杭州城血拼一场决出胜负才是正常的状况,但微妙的是双方各自都有顾忌,都意识在控制冲突的烈度,不想将战争规模提升到国战这种回不了头的高度。

一度占据上风的主战派在出城作战的明军接二连三的受挫之后,影响力也随之大降。不管是官方还是民间,都对战胜海汉并将其逐出杭州的前景表示出悲观的态度。如今钱塘江的出海航道被海汉军封锁已经进入到了第四天,受影响的可不止是杭州城而已,目前因为航路受阻而无法出海的船只都在上游的富阳一带江岸停靠。不管是调查案件还是赔偿损失,在商人们看来海汉提出条件就说明至少是有谈判的余地,一味用武力解决当下的僵局只会让局势更加恶化。利益受损的富商们都在通过各自的路子对杭州城里的官员们进行游说,希望官府能够改变态度,尽快与海汉展开和谈。

就在这个时候,一根救命稻草终于出现在快要溺水的官员们面前。宁波知府曲余同派人从陆路经绍兴府在钱塘江上游渡江来到杭州,送上一封公文,内容是请命出面前往杭州城外与海汉人和谈,以解浙江危局。而曲余同自愿出面的资本,就是他过去这一年中曾与海汉人多次打过交道的经历原本被浙江高官认为的瑕疵,如今却成了拯救时局的契机。

尽管在此之前有不少人都对曲余同的立场颇有微辞,但在这种两国交兵的时候,人家能主动请命出使到敌方控制区去谈判,即便是看不惯他的人也很难再出声指责这种勇气。至少在杭州城里叫嚣着打打杀杀的这帮人,可没有哪一个敢以使者身份主动出城去造访钱塘江边的海汉军。

布政使王畿原本也是倾向于找机会撤换曲余同现在的职位,让朝廷找一个态度更强硬的官员前往宁波府任职,以改变海汉在当地为所欲为的局面。但通过这几天的武装冲突,他也逐渐意识到要跟海汉人打交道是一件多么麻烦的事情。海汉在宁波外海落脚一年多,而宁波府一直没有生出乱子,光是能做到这一点就殊为不易了。明军接连受挫之后,现在杭州城里没人敢站出来承担责任,曲余同能在这个危机时刻主动站出来请命,也算是非常有心了。

当然了,考虑到某些人的面子问题,王畿还是很客气地再次召开了碰头会,向军方告知了曲余同的建议。刘峰等人虽然心有不甘,但也知道当下的局势已经不容再有任何闪失,即便海汉人攻不下杭州,但这样的对峙再多持续几日,就没法捂盖子瞒过朝廷了。当务之急,是要尽快让海汉退兵,这个时候也不能再过多考虑政见相左的矛盾了。

前几日的碰头会上,喊打喊杀的人着实不少,但这次却没人再坚持要以武力解决现有争端了。虽然仍然有个别人对曲余同选择这个时候出头的目的表示怀疑,也不愿信任他有解决危机的能力,但这个时候已经没有人能够提出更为实际有效的解决办法了,说得难听些,让曲余同出面已经有些死马当活马医的味道了。如果曲余同也失败了,那王畿就只有彻底撕破脸向朝廷告急,以便能从临近几省调集更多的军队来对付海汉军了。

于是在寥寥无几的反对声之下,王畿拍板决定立刻委任宁波知府曲余同为谈判特使,代表浙江官府与海汉方面进行接触。王畿在会场上就亲笔起草了相关的委任文书,然后立刻命令亲兵随来送公文的信使原路返回宁波,以便能让曲余同早点动身出发。